云霄: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 2020-03-07
  • 来源: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318 次
  • 暂无简介

    本网讯(张瑞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的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部分农村贫困老人、单独老人的生活质量较低。2020年3月,云霄县先试先行,拟在该县东厦镇竹塔村开展农村互助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首批服务对象为竹塔村加入养老互助社的100名老人,其中留守、孤寡、独居、贫困、残疾等老年人占25%以上。着力构建新型农村功能完善、精准便捷、灵活适用的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高龄、留守、残障等老年人探视走访网络、居家老年人互助服务网络、不能自理老年人照料护理网络“三个网络”,提供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创造“活动新天地、幸福新生活”,形成农村互助养老“彩虹模式”。该模式扎根于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的优势,让农村老人不离村、不离家,在家门口快乐养老。

    该项目由云霄县民政局指导,县彩虹公益联合会、七彩虹志愿队主办,县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项目具有“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特点,既保留了乡土味道,又凝聚了村庄情谊。项目由专业社工机构云霄县彩虹社工中心负责全程运营,引进医养结合、健康咨询、心理辅导、危机干预、时间银行、银龄计划、社区营造、资源链接等专业方法,协调安排老人们结对互助,彼此帮忙,互相照顾,共享美好生活。项目采取“三自三助”(即:自愿、自费、自担,自助、互助、帮助)的原则进行规范运作,组建互助社、志愿队等,由老人自我管理,实行会员制管理,通过发展会员助力“居家养老”。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年轻的照顾年老的,经济好的支持经济差的。老人身体意外时,日常生活由同伴自发照顾,遇紧急情况彼此照应。同时,倡议和发动村民、志愿者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士主动提供经济和服务支持。大力倡导邻里之间开展互帮互助服务,积极倡导年富力强的老人向年长老人开展助餐、助安、助医、助娱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并参与互助社的管理运营,使老年人更幸福,社会更和谐。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多种形式进行资金互助、服务互助、文化互助,使老年人群的智力资源、体力资源及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互助养老在我国有深刻的文化传统,“不独亲其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老吾老及人之老”等论述就是说明。其中,由范仲淹首创的义庄赡族式互助养老影响深远。义庄中的义田来源于官绅、商贾、义民捐赠,经营所得是宗族互助养老的稳定经济来源,义宅用于为族中鳏寡孤独废疾者提供住处。历朝政府多对义庄财产予以官方认可和鼓励,义庄自身也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申请支付管理制度。此外,一些地区习惯采取族内“过继”、姻亲“入赘”等形式,解决农村无子家庭老人赡养难题,也具有互助色彩。

    农村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直面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在我国现阶段居家养老弱化,而社会养老建设不足,资源有限,老人数量庞大的社会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以其经济投入低、社会效益好、操作性强、满足老人不离土不离乡情感需求等优势,建议可以在现阶段的农村地区加以推广,协助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实行村居互助养老是一种养老新模式,老人们“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得到照顾,这有点像城市小区的养老,最方便、最快捷地就近解决养老,其优势在于,老人们在一起互帮互助,说说话,聊聊天,定时进行健康检查,而且既可合,也可分,更为自在。这可给老人的精神带来不少的宽慰。与亲友互助和邻里互助相比,结伴互助具有一定的组织性。通过招募农村闲置劳动力、低龄健康老人等组成老服务志愿队,按照就近原则,将志愿者与受助老人结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邻里互助对子,有效解决“老龄老人没人照顾,低龄老人希望有事干”两种需求。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内容包括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志愿服务是其基础,志愿者绝大多数既是竹塔村居民,又是“养老互助社”成员,大量老人同时是服务提供者和享受者,构成互助养老性质。老人在互助社或村办养老院生活,有自己熟悉的环境和村里人,如同在自己的家。这对于远在外面务工的子女来说,也少了一些牵挂,无须为一些小事或者小病来回奔波,对家庭各成员都相当有益。

    在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的现实背景下,互助养老正逐步从民间自发走向制度化,并发展成为一种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方式,成为农村家庭养老弱化和社会养老缺失的有效补充,成为人们可以安心、放心、舒心养老的一个新选择。。

    有关专家表示,农村互助养老项目具有四大优势:一是解决了空巢、残障、贫困老人的生活困难问题。由于经济困难、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不足, 一些失去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空巢老人家庭,因为家庭内部的供养资源不足、供养能力较差而生活水平低下,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却往往很有限,很多老年人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甚至生存出现危机,渴望政府关心、社会关注、集体帮助。互助养老项目中的长者食堂,可以有效克服老人饥一顿,饱一顿,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解决了空巢老人患病起居方面互帮互助问题。当今老年人在家庭中主要靠自我照料,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由于预防保健意识不足,三病两痛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一旦身体不适、行动不便,既没有儿女在身边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人照顾日常生活。农村中空巢老人有了病痛,生活就会处在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受到极大影响。有了项目的支持,老人们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相互照料衣、食、住、行,其乐融融。三是解决了空巢老人心理关爱、精神慰藉问题。在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多选择去外地和进城打工挣钱,当子女几个月甚至一年都见不到面时,他们极易产生孤苦、自悲和自怜等消极情绪。因为没有诉说心事的对象,精神慰藉需求特别强烈, 特别是家中只剩一位老人时,他们饱受心理的空寂,总感无依无靠。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老人不愿意离开休养生息的故土,还容易滋生空巢综合症。农村互助养老项目没有改变空巢老人生活的人文背景,他们仍能与乡邻保持接触,享受邻里之情,精神上较为充实,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专业社工机构、心理咨询志愿队也可以及时为他们提供精神抚慰和心理辅导等。四是解决了空巢老人子女后顾之忧问题。“出门一把锁,归来一盏灯”,这是许多农村留守老人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互助养老项目着力解决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饮食起居问题,特别是解决了老人们生活互助,实现老年人之间互相照顾、互相扶持、驱赶孤独,丰富和充实精神文化生活,老人可以安享晚年。老人们聚到一块,外出打工的子女都很放心,老人凑到一块也舒心。切实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业挣钱的工作之中,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