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桃花源”:光华MSEM学子回家乡土楼办书院

  • 2020-03-24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521 次
  • 暂无简介


    本网讯(张永明 汤金梅 林沛然)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逐渐成为青年人群体中僵持不下的两种声音时,北大光华社会公益管理硕士(MSEM)林炉生从北京回到家乡云霄县下河乡内龙村,发起“好厝边”(闽南语意为“好邻居”)计划,投身乡村建设。对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土楼“陶淑楼”进行修缮,还在土楼内办起了陶淑书院——成为福建几千座土楼里的第一家书院,推进了乡村的居住环境改造,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带动了乡风转变。

    “陶淑楼”是内龙村最大的环形土楼,上世纪90年代起,有条件的人家陆续搬离陶淑楼。昔日热闹的“陶淑楼大社区”,只剩下一半住户,面临破败和坍塌的风险,2015年底,林炉生在家乡发起“好厝边”(闽南语意为“好邻居”)计划,从“陶淑楼”入手,推进乡村的居住环境改造。林炉生邀请北京和厦门的建筑团队考察测量、设计方案,并积极动员村民加入陶淑楼修缮工程中,动员外出人才、乡贤积极参与,曾经几近坍塌陶淑楼,如今已焕然一新。经过整合、改造,曾经漏水的闲置屋子摇身一变成了书香气十足的“陶淑书院”,村里的大人和小孩有了一个接触文化的空间。

    林炉生告诉记者,他在家乡做了四年公益活动,这四年村庄的变化特别大,最大的变化是人的改变,原来这些村民这些妇女他们可能会随手丢垃圾,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不仅不会随手丢垃圾了,还会乐意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志愿来打扫村庄的环境卫生。

    如今,通过“好厝边”计划,村里组建了志愿者队、乡贤促进会等,他们与村两委一起推进了每一个分项目。而深受启发的村民也开始做起了公益,有三户人家出让他们闲置的屋子作为书院,林炉生计划将其改造成书院教室、画室和图书馆。内龙村以前没有一所幼儿园,为弥补教育资源的缺失,于是,林炉生又办起了“陶淑幼儿园”。内龙村志愿者之一的张娇凤成了这里的老师。

    谈起乡村建设与公益创业,林炉生告诉记者,他希望将陶淑楼的模式推广到更多村庄。在未来3年至5年内会去支持周边的若干个村庄,来帮助其它村庄做村庄的发展,这样以这个村庄为中心,会往外、周边去拓展、辐射,会发展成一个乡村振兴的片区和网络。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