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平和 对话《潜伏》作者龙一

  • 2017-04-05
  • 来源:闽南日报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318 次
  • 暂无简介

    人物名片--

     龙一,1961年于天津出生,祖籍河北省盐山县。生于饥荒之年,长于物质匮乏时期,故而好吃;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生活史,慕古人之闲雅,于是好玩。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写小说引读者开心为业。

     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迷人草》《借枪》《接头》《深谋》《暗火》《代号》《暗探》,小说集《潜伏》《刺客》《恭贺新禧》《藤花香》《美食小说家》和小说理论专著《小说技术》等。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专业作家。小说《潜伏》《借枪》《代号》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读书写作莳草玩物之余,尚有调和鼎鼐之好。

    他的上衣口袋里藏着一朵蜜柚花。

    洁白的花瓣包裹着鲜黄的嫩蕊,清香扑鼻。

    他说,舍不得再把花拿出来。我问为什么,他像个孩子般兴奋地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素色眼罩:“你闻闻看,是不是特别香?当时只是随手把花放进了口袋,没想到午休时戴上眼罩才发现,熏上了花香后的时光变得分外香甜。”

    对这份意外得到的小小美好,他笑得眉眼弯弯,显得非常满足。

    他是龙一,热播剧《潜伏》的原著作者。跟随着“语堂故里平和行”采风团,龙一第一次走进了这座柚都茶乡。

    从千年三平古刹到崎岭桥上书屋,由五寨南胜窑址寻踪至榜眼府,短短五日间,足下踏过的灵山秀水、双眸记录下的人文古韵,都让龙一不住地回味。

    “实在是太美了,美得让人舍不得离开。”龙一说。

    端坐在林语堂故居前的小石凳上,龙一为自己斟上了一杯茶。茶汤杏黄清亮,入口回甘。

    “相较于柚花茶的清甜,我更喜欢白芽奇兰的醇厚,有余韵,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寻。就好像平和一样。”龙一轻抿一口,放下茶盏,笑着对记者说。

    在龙一的眼中,这座偏隅闽西南大山深处的小城,与他生长甚至到访过的其他城市都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儿?是在红砖、白墙、燕脊勾勒出的千年古厝风貌,还是在茶山、柚香、农耕沉淀出的闽南乡土情韵?

    “这些都是,却也不全是。”龙一说,你看,这里保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一路走来,能深刻感受到民俗宗教文化、苏区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交融其中。这里却也在进行着生机勃发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将克拉克瓷烧制技艺、白芽奇兰茶烘焙技艺成功“复活”,帮助古老文明在文化产业园、遗址保护区的建设推进中重焕光芒,更为各地慕名前来者搭设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这里孕育着的智慧和力量,不得不让人感叹、惊叹、赞叹。

    文化的发展,需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特别是在探寻过曾有着十里窑烟的“海丝”源头后,龙一更深切地感到打造出一条品牌文化通道是多么重要。“数个世纪前的这里,本就是对外开放、文化传播的重要站点,温润的青花瓷更是改变了欧洲人对瓷器的审美观。如今通过招商引资、文创旅游、博物展馆等多种形式,我们不仅要把记忆和传说延续回现实,还要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多独有的值得珍藏的记忆。”

    捏起手中的茶盏,龙一笑说:“就像这个瓷杯,若是用克拉克瓷工艺烧制而成,树立品牌并通过网络平台为大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上独属于自己的烙印,相信会让更多像我一样深爱这份文化的人感到幸福。”

    循着多年阅读积累下的最初印记,融入多日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龙一聊起平和来妙语连珠,如同面对心心念念的情人般语气中满溢甜蜜。

    然而,出现次数最高、最让他有“执念”的,却还是平和的美食。

    “我专门做了吃食备忘录,把这几天尝到的各种好吃的都记录下来。”龙一乐滋滋地向记者展示着他的“私人菜单”:石橄榄炖排骨、白切土鸡、紫背天葵、春筋藤、猪脚、枕头饼……在“姑娘肉”这一条中,他还特意备注是麦芽糖加糯米、花生、柚子皮烧制而成,非常好吃。

    “碰到不认识的菜,我得赶紧向厨师请教,字是怎么写的,菜是怎么做的,都有哪些功效,回去都要充实进文学作品里。”龙一侃侃谈着,两眼放光:“都说创作来源于生活,这趟平和之行,不仅让我收获了难得的文化体验,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品尝到了与家乡截然不同风韵的美味,相信也会让之后的作品创作变得更丰满也更亲切有趣。”

    “如果要用一道菜来形容平和,你会选择哪个?”面对记者的好奇,龙一认真思考了很久,说:“是大溪豆腐。因为豆腐跟每样食材都可以搭配出惊艳的味道,它的包容性和可塑性都非常的强,这与平和给我的印象非常相似。非常期待下次再‘潜伏’进这里时,能发现更多的惊喜。”

    一口饮尽了杯中茶水,回头时烧水壶正咕嘟作响,壶上的蒸汽袅袅湮开。四周看不见蜜柚树,鼻尖却满沁花香。(记者 蔡柳楠 平和县委报道组)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