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实践队:开展红色实践 解锁乡村振兴青春密码

  • 2025-07-08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748 次
  • 7月3日至4日,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东渠溯史,谷丘探兴—闽山闽水共前行”实践队到漳州云霄县、东山县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青年视角探索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追寻乌山红色足迹 感悟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7月3日,闽江学院实践队来到云霄县乌山风景区。在乌山纪念馆内,队员们通过泛黄...

    7月3日至4日,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东渠溯史,谷丘探兴—闽山闽水共前行”实践队到漳州云霄县、东山县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青年视角探索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追寻乌山红色足迹 感悟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7月3日,闽江学院实践队来到云霄县乌山风景区。在乌山纪念馆内,队员们通过泛黄的历史照片与珍贵文物,聆听讲解员讲述卢叨同志1938年起扎根乌山革命根据地、领导闽南敌后斗争直至全境解放的革命事迹。随后,实践队与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书记、县民政局老区办工作人员展开座谈,就乌山红色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规划进行深入交流。座谈结束后,众人沿山道攀登至卢叨墓前肃穆祭拜,岩壁上镌刻的“五十年前举义旗”等卢叨遗诗,让队员们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精神,引发对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的当代思考。

    图片1.png

    探访谷文昌精神丰碑 解码生态治理红色智慧。当天下午,实践队走进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展馆内,治沙日志、植树工具与沉浸式沙盘模型,生动还原了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的十七年治沙历程。当听到“十二级台风刮不倒的木麻黄”治沙奇迹及“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时,队员们深受触动。展馆“风沙肆虐”“战天斗地”“生态蝶变”三大展区的递进式叙事,让队员们直观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内涵,也为探索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提供了思路。

    图片2.png

    聆听向东渠奋斗史诗 汲取建设精神奋进力量。7月4日,实践队来到云霄县向东渠事迹展示馆。泛黄的施工图纸、斑驳的劳动工具与历史影像,再现了当年3万劳力肩挑手扛、在悬崖上凿出“闽南红旗渠”的壮观场面。78岁的建设者谢鹏志老人现场讲述建设艰辛及水渠带来的巨变,“水不通、不回家”的誓言让队员们眼眶湿润。

    图片3.png

    青年视角解构红色密码 赋能乡村振兴长效发展。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碎片化、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度不足等问题。本次实践中,团队以漳州云霄向东渠、乌山红色景区及东山谷文昌纪念馆为载体,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历史精神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构建“实地体验+理论研学+实践转化”的红色教育创新模型。

    实践队表示,将以革命旧址与建设史实为立体教材,构建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场景;以纪念馆为枢纽,实现党史理论学习与乡村发展考察有机融合;挖掘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生态治理、产业升级的融合节点,形成兼具历史厚度与实践可行性的青年解决方案,为云霄县红色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革命先辈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干动能。(闽江学院实践队 通讯员:张文涵,任纾洁)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