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六部门联合公布了中央财政支持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云霄县菜埔村榜上有名

  • 2018-05-14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694 次
  • 暂无简介

    本网讯(黄高合方淑娟)日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布了“2018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云霄县火田镇菜埔村榜上有名,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古村落。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就是一个美丽的遇见,一见解乡愁。菜埔,位于开漳第一镇——福建省云霄县火田镇。它闪烁着文明的光晕,蕴含着曾经的田园理想,她是隐匿在岁月里的东方水上威尼斯。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建州治于西林,于此地筑堤围堰,开垦屯田,种植蔬菜,故名“菜埔”。

    菜埔村座落于漳江边上,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依山傍水,漳江绕村而过,东西北三面有丘陵、浅山围绕,植被繁茂。菜埔村为张姓聚居地,民居多为砖瓦、土木石结构,石雕工艺精美,富有闽南建筑特色。现存古堡1座,名为菜埔堡。宫庙5间,分别为登仙宫、英济宫,威惠庙、关帝庙、城隍庙。还有张氏祖祠及1座明朝古墓祖姑墓等传统历史建筑。

    古村落核心区为菜埔堡。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又称“菜埔城”,由明末宁波知府张士良率领族人所筑。于2013年被列入福建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年来曾成功抵御过倭寇、太平军和流寇进攻。城堡呈椭圆形,周长约600米,高约5至8米,上开垛口,古堡采用楼堡合一的布局,开东西南北四门,环堡凿有护城河,是漳州仅存的全部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圆形城堡。当时水路发达,菜埔种植的农作物除通过西、北两门运向西林漳州府衙等地,也随水路运输到云霄全县以供府兵、百姓生活所需。

    菜埔堡以北门为主出入口,门楣镌刻篆书“拱极门”,拱极的本意是,众星以北极星为中心,环而拱之。北门外,立有石坊,是为褒扬张士良祖母朱氏守寡奉姑抚侄的贞德。城堡外破格配建城隍庙,这在明末时期极为少见,至今香火不断。城堡内有张士良故宅,堂中供奉其夫妇的塑像,供后人朝拜,香火鼎盛。灰埕巨幅浮雕麒麟照壁,相传经由宁波水路运回,由三方青石横向叠合而成,寓意是警醒子孙后代,涵养正气、清白为生。威惠庙埕前种有古榕树,已逾400多年。

    菜埔村人文鼎盛,从唐至清共有进士11名、举人7名,贡生3名。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张佐治、“菜埔老爹”张士良等都出生于此。从清朝到民国,时有族人迁播台湾或远渡南洋。这里因此成为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寻根谒祖之地。菜埔村至今传承着古村的民俗风情,“王爹出巡”,潮剧、“九月半”节、拜城隍神等民俗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其中潮剧文化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菜埔村,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古堡,至今依然散发着厚重悠远的历史韵味。全村传统闽南特色民居占45%以上。古村、古环城河、古巷、古城门、古石碑、古牌坊、古庙、古树、古墓,传统产业保留完整,传承有序。具有鲜明的闽南民居特色和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菜埔传统村落,恰似一面有着岁月的铜镜,虽然布满绿色斑点、沧桑玄黄,但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人们能发现一种独特的美丽。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