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汤金梅 许颖 方章雄 张文森)云霄县下河乡外龙村有一座明代土楼名为“赐福楼”,是云霄县政府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为了留住方楼的独特风景,这座年代久远、墙壁斑驳脱落的赐福楼,即将启动修复工作。
这座土楼楼悬山顶,台基高砌,大门额蓝书“赐福楼”,走进楼内,可以看见老人们正悠闲地坐在楼内喝茶聊天,一位老人在楼内的古井边打水,水质清澈。
因外观酷似四方形,当地人称赐福楼为“四角楼“。赐福楼楼高11.26米,宽39.35米,深35.64米,占地1400多平方米,共3层28单元。各单元筑木梯台连通上下,造型古朴简陋。楼中的地面,是鹅卵石结土而成,石头的大小与形状并不规整,却错落有致,好几户家门口摆放着石磨,石臼。土楼墙壁斑驳,甚至凹凸不平,那是自然灾害还有岁月留下的印记。
在赐福楼出生的人,对土楼有一种特别的情感。79岁的林荣顺老人自小在这座土楼里生活,说起土楼昔日热闹的情景,老伯有些许落寞。虽然儿女早已搬走,但是他依然坚持住在这里。
居民林荣顺说:“从小就在这里住,小时候这里有100多人,孩子在这里玩,在这里捉金龟,打桌球,拍皮球都有。”
如今住在楼内青壮年逐渐搬离土楼外出打工、经商,只留下年迈的老人还眷恋地住在土楼里。
居民张金华说:“婆婆今年85岁了,我们一直住在这里,现在有六个人,儿子,媳妇,孙子,孙女。”
居民林良顺说:“ 我是在土楼出生的,现在78岁了。孩子大多数都去外面了。现在土楼留下住着的,还有很多老人,大家关系都非常,好像一家人一样。因此,我就在这里住的非常舒服,喜欢住在这个土楼。这次政府非常重视,大家来参观这个土楼。所以大家也提高了觉悟,土楼不能倒闭,如果常年不修,土楼就会倒了。村里也非常重视,各级政府和干部都非常重视,要来维修鼓楼,我们非常欢迎,甚至十分高兴,希望终有一天在大家的努力下把土楼建设得更美丽。”
土楼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为了保护这座古老的建筑,让它成为一道久远的风景,群众自筹经费保护修缮土楼。
下河乡外龙村党支部书记林宝炎说:“我们现在有整体的方案,现在还在规划,里面原来有28户住户,现在每一户户主都在动员,激发了他们的动力和活力,来对土楼进行修复和修缮。第一步,他们已经开始进行出租和出力(确保)环境卫生,包括拆掉以前的猪舍。包括以前的猪舍和围栏都已经拆掉。第二步,我们再进行相关的筹资计划,利用众筹计划,土楼保护方面,我们根据政府政策的倾斜,一级一级向上面报,争取一些资金,把土楼修缮好,保护好。为什么要修缮好,保护好,因为这个土楼以前有28户200多人,老人在这边住,平均寿命都有80几岁,还有两个是90几岁,这个是很好的,住宿是夏凉冬暖,接下来我们一位乡贤,有帮我们邀请北京设计院相关专家设计方案我。结合本村的风格风貌把他修缮的比较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