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陈可姗 下河乡党政办)走在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的平坦村路上,村民蔡川和抬手从路的这头指向那头,对笔者说:“你看,这村路都通到了家门口,我们再不为卖果难、出行难犯愁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路,这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小康路!”蔡川和高兴地说,“不仅如此,云平高速正在建设中,以后售卖杨桃的渠道就更加通畅了。”
在这条足音铿锵的道路上,下河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三个五”工程,两年成功减贫2093人。
这条振奋人心的道路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下河脱贫故事。
集中安置点盛开“扶贫之花”
一排排房屋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区内道路宽阔整洁,路灯敞亮,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是下河乡造福工程百户集中安置点。
“以前,我们一家人住在七高际自然村的小房子里,山高路远的,房屋又老旧,一到下雨天就担惊受怕不说,出门的路还是大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孩子上学,夫妻俩打工都是个问题。”吴清兰感慨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才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日子也有了盼头。”
据悉,下河乡造福工程百户安置点项目于2016年12月启动建设,规划用地52.05亩,拟建设安置房240间,目前第一期129套安置房已全部交付使用,有效解决了地质灾害点及部分危房改造群众的安置问题。此外该项目还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安置点周边道路、绿化亮化、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安置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异地安置扶贫项目,村民们告别了年久失修的房屋,搬迁到这景色秀丽、基础设施完善的崭新村落。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地攀升。
产业基地收获“幸福菜”
位于下河乡西北部的石屏村,距县城22公里,是个只有1000多人的小村庄。年轻人更愿意外出,在田间地头的主力军全是“老把式”,农户收入微薄。
但这几年,“老黄历”已翻了过去。
在村党支部书记江树金的带领下,石屏村开启“合作社+党员+农户”的形式,成立旺江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将贫困户集聚起来,把小蔬菜串成了大产业。2014年至今已有27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参股及务工的方式实现了脱贫。
贫困户江文生就是其中一户。“合作社成立之初,江书记就到家里劝说我加入。我跟老伴年纪大了,儿子外出打工,种的菜也只够自己吃。”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决定将自家的菜地入股,并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股金和工金合起来有3000多元呢!”收获“幸福菜”的江文生脸上洋溢着喜悦。
项目落地成了“聚宝盆”
“以往村财收入全靠乡里的财政转移,自从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以后,每年将会有5万元左右的光伏发电收入。”坡下村书记吴德强说到。
为了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零突破,助推贫困村脱贫摘帽,下河乡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56万元,惠及包括坡下村在内的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过去的坡下村地处偏远,道路不畅,要实现村集体脱贫摘帽是老大难的问题,如今却成了现实。
其实在坡下村,项目落地成为“聚宝盆”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老乡奔小康,路得先通畅。”回忆起出门半身土的苦日子,坡下村村民对现在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倍加珍惜。
自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坡下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修建水泥路,实现自然村之间水泥路互通。道路畅通了,出行便捷了,村民们外出务工方便了,农副产品售卖的渠道也畅通了,脱贫致富的曙光更亮了。
砥砺奋进脱贫路,下河乡用行动践行着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带领人民走上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