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应用“数字农业+”实现产品可追溯

  • 2018-05-28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287 次
  • 暂无简介

    本网讯(林来金)“温控大棚里有电子感应传输和视频监控系统,可实时收集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数据,智能系统通过对数据分析、研判,将自动发出相关指令,同时还会将异常数据警报发送到我的电脑。”日前,位于云霄县东厦镇佳州岛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绿州公司管理人员正在演示智能温室大棚的应用,在向笔者作介绍时,接到电脑警报,他仔细一看,A区大棚温度超过30℃,随即通过电脑点击打开大棚风机、遮阳网等降温措施。这是云霄县东厦镇借助现代农业竞赛的机遇,将“数字农业”应用于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建成高标准温控大棚,大幅度提升了云霄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水平。

    “这种智能温控大棚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农业’的一个具体范例。借助这一技术,不仅能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做好每个细节,更重要的是还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通过手机APP端口,随时远程察看订购蔬菜的生长情况,察看公司对蔬菜的日常管理情况,还可查阅相关数据。”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个追溯系统可实现蔬菜从育苗到采收全过程监控,比如这批菜是几月份种植的、施了几次肥、用了几次农药、何种农药、何时采收的等等,这些记录客户都能清楚地了解到,从而让他们看得明白、吃得放心。”通过实时监测、生产报警、视频观察、远程控制、网上诊断、统计分析、质量追溯等,形成一体测控体系,有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在传统农业中,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农田主可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确定发生问题的具体位置,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使农业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经验的生产模式转向以自动获取信息和自动控制的新生产模式。漳州绿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婕说:“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不仅解放了人力,也让田间管理更科学,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据测算,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能有效节省人工成本20%以上,节水节肥25-30%,提高综合经济效益25%以上”。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