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长张明东主持召开2018年第六次县政府常务会

  • 2018-06-29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2463 次
  • 暂无简介

    本网讯(吴锡坤)6月27日下午,云霄县长张明东主持召开2018年第六次县政府常务会。


    会议研究关于云霄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指出:

    各乡镇、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细化实化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压实责任,真抓实干,确保 2018 年全面脱贫摘帽。

    要狠抓扶贫产业项目。产业兴旺是扶贫攻坚的重点,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的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建设、2018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和十大农业大观园等一批扶贫项目,积极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探索“现代农业+”“资金扶持+”等创新模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

    要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强化财政兜底保障,开展“养鸡生蛋”工程,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切实解决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等问题,斩断群众后顾之忧。要做好与市精准脱贫“三千”工程对接,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使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要强化扶贫责任落实。年初的全县工作会已对 2018 年的脱贫攻坚任务作全面部署,并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和问责办法。督查部门要加强对县重点扶贫项目落实情况的督查,压实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将脱贫攻坚作为本单位的主要工作、中心工作来抓,用实干精神扛起扶贫攻坚重任。

    会议研究关于云霄县2018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指出: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毫不动摇贯彻到底。

    要把握重点。发改、农业部门要抓紧出台该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工作意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加快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各乡镇(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云霄农村发展实际,重点在完善基础配套、提升产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策划生成、建成投用一批支撑项目,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努力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要突破难点。要着力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等工作,推动土地加快流转;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吸纳社会资金投身乡村建设,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引导各类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服务农村建设。此外,要重点关注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双薄弱村发展问题,结合今年村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强配齐两委班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要打造亮点。抓好抓实云霄县乡村振兴“451”示范工程以及入选市“345”示范工程的 3 个示范乡镇和 47个示范村建设,各乡镇(开发区)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集中精力、用心经营,推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亮点产业,建设一批叫得出口、拿得出手的示范村镇。

    会议研究关于云霄县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指出: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第一部党内法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思想的具体化、制度化。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增强抓好《规定》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落深落细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把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要厘清工作职责。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有关要求,落实党政领导共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及时更新职责清单,健全履职档案。各责任领导既要在岗知责,更要履职尽责,要坚持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严守安全底线,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整体保障水平。

    要狠抓工作重点。各乡镇(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建筑施工、乡镇船舶、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特别是9月份市政府即将对云霄县进行安全生产巡查,要抓紧时间制定该县迎检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确保顺利通过巡查工作。

    要凝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县安委会综合协调作用,强化部门协调合作,有效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理顺县安监局与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开发区)之间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兵把口,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会议还研究了关于调整云霄县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收费标准、关于调整云霄县殡葬基本服务收费标准和制定云霄县殡葬延伸服务收费标准、关于《云霄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关于《云霄县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内容》、关于申报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范围等其他有关事项。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