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师范大专班1981级数学班的同学寻找失联35年的谢娜娜——老同学,我们想念你

  • 2018-07-31
  •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3220 次
  • 暂无简介

      第一排右二为谢娜娜

      “当时翩翩少年,如今已老态毕呈。龙溪师范大专班1981级数学班的谢娜娜同学,我们全班同学都十分想念你,盼你能与我们联系。”日前,在龙文区工作、今年53岁的沈少辉先生写的文章《寻找谢娜娜同学》经龙文区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推送后,引起关注。沈少辉告诉笔者,他们毕业35年了,期间组织过两次同学聚会,一次是毕业30周年聚会,还有一次是今年7月14日至15日在市区组织的毕业35周年聚会。全班45人,两次同学聚会就差谢娜娜一人没有联系上,如何找到她成了大家挂心的一件事。

      “如今,我们都已年过五旬,怀旧思绪渐浓。就在这次35周年聚会的前两个月,大家又想起了谢娜娜,觉得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有把握联系上她。于是,班里的同学委托我作代表,寻找谢娜娜的下落,希望能与这位失联35年的老同学取得联系。”沈少辉说。

      沈少辉的老家是诏安,于1981年9月考上当时的龙溪师专数学班。据他介绍,当时数学班只有7位女同学,谢娜娜是文艺委员,一米六五的身高、皮肤白皙、身材苗条、扎马尾辫,性格比较安静,平时少与别人交谈,连女同学对她的基本情况也一无所知。“在开学两周后的班团活动课上,谢娜娜第一次走上讲台,教同学们唱了一首歌。她在一大张白纸上,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了那首歌挂在黑板上方,从教谱子开始,然后再教唱歌词,一点都不怯场,清亮悦耳。那首歌叫《为什么这样欢乐》,至今班里很多同学还能完整地背下歌词。”沈少辉回忆说。谢娜娜离开学校的时间是1981年的12月底,也就是开学的三个多月后,据说是全家移居香港,所以退学。当时8位班干部在教室里与她合影留念,算是欢送她的仪式。

      沈少辉寻找谢娜娜的线索先从班里的女同学开始,但遗憾的是,大家连谢娜娜来自哪个县区都不知道。她们说,谢娜娜平时只说普通话,从不讲闽南语,无法从口音判断是哪个县区的,可能是外地人。沈少辉又通过闽南师范大学档案室找到一张1981年的入学卡,上面的记录有“谢娜娜,女,1966年1月出生,县应届,干部家庭出身,入学各科成绩,毕业学校是龙海一中”等信息。“对这些信息我如获至宝,觉得找龙海一中询问谢娜娜就读的班级、或从学校里找到档案、或找同班同学就可以知道线索。然而,以前的档案管理不健全,找不到。谢娜娜是在高三最后一学期随父亲工作调动从别处转学来的。她平时少与人交流,只有以前的同桌林樱(化名)跟她偶有联系。费尽周折打听到林樱,可惜,她不幸于两年前过世。”说起这些,沈少辉略显难过。

      这些途径都断线了,沈少辉又求助“闽南师大校友会”,通过发图片、寻人启事到群里寻找,三天过去,石沉大海。后又有人提醒,谢娜娜是干部家属,她的父亲很可能是当年南下干部“长江支队”的成员。于是沈少辉又通过自己认识的“长江支队”后代打听,他们乐意把寻人启事挂到群里。但几天下来,得到的信息也有限,说1981年去香港的,因当年通信不便,已几乎断绝联系。最后,沈少辉打电话给在香港的同学请求帮助。很快,香港的同学打来电话说,把寻人启事投进“香港漳州同乡会群”“香港龙海、漳浦、长泰同乡会”,都回应说查无此人。香港的同学表示,谢娜娜不是外地人就是归侨,反正肯定不是漳州人,很可能移民国外了,不在香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关谢娜娜的消息还是没有打听到。沈少辉说:“在龙溪师范学校学习,对我们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寻找谢娜娜同学,也是在寻找那个回不去的青春岁月。那里有我们的懵懂和莽撞,有我们的欢笑和泪水,有我们的初心和梦想。毕业多年,老同学聚在一起再谈少时往事,会因失去某位老同学的音信而心存遗憾。不过我们还是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继续寻找。”

      ⊙郑季华文/图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有谢娜娜的线索,请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2529681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