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在东山县康美镇美山村的古榕树下,杨亚发深情讲述亲历的抗战故事。
漳州新闻网讯(谢汉杰杨文光文/图)“八一”建军节前夕,在东山县康美镇美山村口古榕树绿荫下,98岁的抗战老兵杨亚发向返乡大学生、适龄应征青年、中小学生和村民群众,深情讲述革命故事,要大家饮水思源,珍爱和平生活,爱祖国爱人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920年12月,杨亚发出生于美山村贫苦农家,5个兄弟他排行老二。1938年2月,19岁的他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52师特务连。经历长沙三次会战、豫湘桂会战等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战斗。日本投降后,杨亚发跟随部队走南闯北。1948年11月4日,他在安徽省灵璧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解放灵璧的战斗。从旧军队到解放军,他看到国家民族的希望,认识到只有紧跟共产党才是正确选择。之后,他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3月,他在江苏省浦口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5月,转入华东军区公安十三师,在山东省膠县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55年3月,他复员回到美山村。同年12月,新婚不久的他奉命带领康美公社20多名农民工,参加鹰厦铁路华安段建设,奋战400多天完成施工任务。1957年春至1958年,他受命带领美山大队民兵连到东沈湾的南埔村至湖尾村一带平整沙丘、植树造林。1959年至1961年期间,他被调到县林业科担任林业员,负责康美公社各自然村山林种植和保护。1962年初,杨亚发带头服从党组织的需要,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担任美山村大队长,1964年任党支部书记等职至1970年。
“我是革命战争的幸存者,见证了新中国的解放,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希望后人倍加珍惜,不要忘记献出生命的烈士! ”他至今仍然珍藏着68年前入党时的一本党章,并将自己的4个儿子起名为杨坤国、杨坤旗、杨坤能、杨坤升,寓意“国旗能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但杨亚发从来没有向地方提过任何要求。夫妻省吃俭用培养子女读书,当4个儿子适龄时,便鼓励他们报名参军。1977年,大儿子光荣参军,参加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7年,三儿子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入了党。
十多年来,杨亚发经常应邀到农村、社区、机关、部队等讲述红色故事,励志下一代。返乡大学生杨白麟深情地说:“从杨爷爷的言谈举止,真实触摸老一代革命者的精神高度,时刻能感受到他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康美中心小学老师杨文生表示,杨大伯以一个老兵特有的坚韧和无私的境界,净化着后人的心灵。杨亚发三儿子杨坤旗的部队战友方跃进、谢林炎、刘钦通,从江西瑞金等地赶来拜见杨大伯,他们感动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因为有了杨亚发这样勇于牺牲和大公无私的革命者,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