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吴毓桑 吴锡坤 黄小玲)位于国家红色革命老区和平乡西南部的上坂村,地处乌山脚下,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常年以来,全村以香蕉、枇杷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经济条件差,环境脏乱差,上坂村是有名的落后村。近两年来,一场力促乡村把山杂地变养鸡场,从“污染养殖”向“生态种植”转型的变革在上坂村启幕,村财增收实现“破零”,乡村振兴得以施行,原来“脏乱差”的山区穷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干净、整洁、富有特色的旅游村庄,一场脱贫攻坚战役正在这里如火如荼进行中。
眼前这条平整宽敞的道路,是上坂村一年多来新建的三条进村主路之一,驱车走在路上,让人很难想起在一年前,要进村连车都无路可走。
和平乡上坂村村支部书记林志民说:“上坂村之前环境卫生很脏、乱、差,旱厕、猪圈到处都可以见到,村财收入比较少,没有什么产业,留不住人,人家都往城里搬,留不住人。”
“房屋乱搭,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市委政法委委派到和平乡上坂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谢卫军对这个村庄的最初印象。
和平乡上坂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卫军说:“来了一年多,我当时来的时候看到很惊讶,我们这个村庄基础设施都非常落后。来了以后就从各方面争取资金项目,算起来有800多万,对整个村庄进行规划和改造,首先从基础设施着手,改变村庄的环境。我们开了三条路来进行村庄环境整治。”
从2017年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在上坂村拉开序幕。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排放整治、家园清洁、美化、亮化、建设农民休闲场所、修缮和保护文物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着手,谢卫军带着村里干部共计筹得项目建设资金800余万元,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一场力促乡村把山杂地变养鸡场,从“污染养殖”向“生态种植”转型的变革也在上坂村启幕。
和平乡上坂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卫军说:“来这边扶贫主要是为了改变村财增收跟贫困户脱贫,我们村现有的条件,要办工厂是不太可能,我们只能说利用山杂地来做一些文章。你给钱给物,村里面没办法脱离实际困难,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山杂地来发展养鸡。我们的养鸡也是跟公司来合作。现在我们合作的模式就是村里面发展来做这个基础设施,贫困户来参与,专业养殖户来养殖。我们的收益是拿一半来做村财收入,另外一半给23户贫困户分成。从这个方面来达到村财增收,贫困户脱贫。”
谢卫军告诉我们,他们以“村集体+贫困户+养殖专业农户”为模式,成立农民养鸡专业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山地120亩,采取山地圈养的方式养殖土鸡和山鸡,每年村集体收入可达6万元,将其中一半收入分发给23户贫困户,每户贫困户收入可达1500元。
今年,一张带着芡实果香气的“生态新名片”也为这个小山村带来绿色、带来人气、带来财富。
今年三月初,上坂村的牛蛙池被“夷为平地”,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污水得以根治。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利用好这片荒地做文章的问题。外出务工回乡的上坂村村民徐银枝给谢卫军带来了福音。同样是靠水做文章,牛蛙污染水源,然而,享有“水人参”之誉的芡实花美,叶绿,果值钱,不仅能够带来好收益,还能涵养水源。
由此,谢卫军和徐银枝开始为种活种好“水人参”而四处奔忙。邀请芡实种植专家到现场检测土质、水质,种植户组团到广东下张芡实村“取经”,投入20余万元掘机井、修道路、铺水管,上坂村的“芡实总动员”不断升温。不懈努力之下,上坂村60余亩荒旧牛蛙地相继种上芡实幼苗,绿油油莲叶下孕育着小山村的致富果。
芊实合作社负责人徐银枝说:“上坂村第一书记谢卫军过来帮我解决用水问题,打了两口机井。我们山村里面道路不行,他就帮我们铺了300多米的水泥路,直接通到田边。谢卫军看到我们收成了,销路成问题,他也帮我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他差不多一星期有两天来到我田里这边,指导怎么样来做。”
今年盛夏,芡实成熟,凭借着“美名在外”,单斤便卖出100元的好价格,结在田里的新果也被预定一空,这可让首位“吃螃蟹”的种植户徐银枝乐开了花。
芊实合作社负责人徐银枝说:“前期发展得还可以,今年我是第一次种,我自己很满意。”
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村里下一步开始寻思发展特色休闲项目。
和平乡上坂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卫军说:“我们明年主要是做土地整理这一块,我们土地整理1635亩已经列入明年土地整理项目,已经报上面在审批了。土地整理好以后,我们最终走土地流转这个项目,来把我们整个上坂村的土地盘活起来,发展特色和现代农业。同时,我们结合旁边的村庄,棪树、内洞都在搞旅游,我们搞沿溪通道,准备把我们上坂村打造成一个去乌山旅游的红色生态休闲驿站。”
环境美了,基础好了,产业有了,上坂村由“脏乱差”的山区穷村摇身一变成为干净、整洁、富有特色的旅游村庄。
上坂村支部书记林志民说:“变化就很大,首先就是村容村貌变化非常大,有发展了很多产业,给村财增收,贫困户23户今年基本上可以全面脱贫,改变非常大,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