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刘艳丹 张怡)12月9日,在云霄县滨北新区菜埔村征迁一线,征迁干部们有的全神贯注对照着墙上的图斑核对信息,有的正与农户拉着家常,时不时传来阵阵笑语,这是他们忙碌的签约工作里平常的一天。如火如荼的攻坚氛围中,菜埔村征地第一小组截至目前共完成120.884亩新应征土地的签约,扫青交地面积达120.791亩,完成任务双过半。
作为云霄城区“南延北扩”的主战场之一,滨北新区征迁涉及面积大、农户多、时间紧、遗留问题多。一线指挥领导关心干部工作,镇党委政府践行“一线工作法”,第一时间解难题、抓推动、促进度;从战略部署的角度,镇党委政府在量地、点青阶段提前介入纠纷化解机制,把难题化解在征迁工作的第一阶段。在三个村“一碗水端平”的大原则下,且看菜埔如何不断缔造和谐征迁加速度——
知行合一,我们的队伍接地气
以真心换真心,不仅仅是口号。一手提着入户“神器”,一笔一纸来磨嘴,一户户动员游说,在菜埔村的胡同小巷中,常常能看到县派干部黄高合的身影。“征地没有什么妙招,只有体谅农户的难处,打消其思想顾虑,他们才愿意相信你,不能急于求成”。他吃住一线,在征迁第一阶段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虎空、沙田等地界中辗转跋涉,摸清对象基本情况及诉求;在签约阶段,他趁着农户农忙结束的休息时间入户动员,每天都忙到晚上七点多,才回村部与村委煮点稀饭填肚子,菜埔村的乡亲们都夸他“最朴实”、“能为困难户着想”。
摆正姿态,安下心、沉下身,夜以继日地奋战,这是所有县派干部的担当,他们在征迁这个大熔炉中锻炼自己,一边学习一边奉献着。
率先垂范,当好群众贴心人
在征迁过程中,村两委既当征迁政策的“宣传员”,更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有效形成“主干带亲朋、党员带角落”的辐射效应。听说村民张民宗与其弟张国安怕赔青分割不均,又吵的面红耳赤,还扬言将拿菜刀往其家中,菜埔村队长张镇宗赶忙把他们都请到村部,在其劝说下,两兄弟冰释前嫌,欢欢喜喜地签了约。这只是签约阶段纷繁复杂问题中的一小件,工作组还经常面临土地交叉问题、财产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等困难。张镇宗秉着“群众之事无小事”的原则,主动放弃中午休息时间,积极调解各处各类纠纷矛盾,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户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他在丈量土地阶段中统筹安排,解决了一批土地交叉等争执;对于还在观望的群众,以不厌其烦的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帮征迁户算好“经济账”。
“就这么办”、“家和万事兴,我听你们的”,在一起舅舅与外甥争夺土地赔青款的纠纷中,菜埔村委张建宗下大功夫,夜访入户,与他们拉家常,将亲情无价的理念灌输给他们,终于化解了争议。每天的入户宣传工作之外,张建宗还肩挑着建立一户一档相关资料的重担。他秉着工匠精神,认真比照地图和实地,株数、品种、树冠,反复核对,把内业做精做细,赔青措施到位到人。连轴转的工作压力下,有次生病了依旧咬牙坚持,一边吃药一边入户做动员,交心交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先要备好功课,才能更好地争取农户的理解、配合”,当问起菜埔村192户征迁户的具体情况,张建宗都能娓娓道来。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使菜埔村征迁工作高效精准地向前推进。
勇于争先,扎实工作作风
其身正,不令而行,菜埔征地组努力做一支勇于担当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工作组以软硬不吃的公心为标尺,铁杵成针的耐心为基础,依靠将冷板凳坐热的决心,在征地中赢得民心。为推动征地进度,菜埔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反馈并共同商讨存在的问题,在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同时,精准施策,把工作做深做透。为破解征迁难题,一组组长还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以扫青促签约”、“以农户征农户”两大征迁法宝,逐一攻坚克难。
冲锋号已吹响,菜埔工作组用真情感动农户,用智慧带动进度,用责任讲述着在一线的故事;不断滚动的数字折射着菜埔征迁干部的勇于担当,一道道难题阻止不了干部们砥砺奋进的坚定步伐,一张张签约户的笑脸则是他们得到的最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