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方章雄 高志坚 郑绿华)12月25日,一场由云霄县委宣传部、云霄县文联主办,云霄县文化馆协办,云霄县摄影家协会承办,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视觉盛宴的影展在云霄县将军山文化中心如期举行。参展摄影作品讴歌改革开放40周年来,云霄县经济高速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民生、政治日新月异的变化。昨天,笔者专程釆访云霄县摄影家协会主席谢勤杰,聆听他讲述40年来的摄影之路。

谢勤杰说,如今已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男女老少手中皆有智能手机,且像素之高几乎可以同单反相机媲美,只要有移动数据或有WIFI的地方,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软件、自媒体分享各种照片,传播速度之快,真是今非昔比。不管摄影未来将走向何方,它早已在各个领域及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了。
回溯上世纪60年代末,谢勤杰的父亲谢鹏志按时代要求,在上山下乡大潮中来到了云霄县莆美公社前涂大队插队。1978那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就在这一年,父亲谢鹏志终于落实政策回到鼓浪屿。谢勤杰和母亲、姐弟3人跟随父亲一起来到厦门鼓浪屿生活。回到厦门后,父亲被安置在鼓浪屿日光岩风景区当一名摄影师。孩提时代的谢勤杰虽然懵懵懂懂,但父亲背着一台海鸥120照相机在日光岩上为来自各地游客拍照时,那飒爽英姿的高大背影,还是深深的烙印在年幼谢勤杰的脑海中,他梦想着自己长大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摄影师。
80年代初,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一切粮、油、肉、布等所有的生活用品全凭票供应,由于谢勤杰和母亲、姐弟3人的户口在云霄乡下,母亲没有固定工作,除了打理家务,剩余时间只能打打零工。赡养家中老人、全家人的生活费及姐弟3人的学费等等,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当时生活非常贫寒。
1983年,父亲因单位业务不景气加上改制,遭遇下岗。这时候,坚强的谢鹏志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下海创业。他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云霄县城开家照相馆,养活了家人。那年,谢勤杰举家从鼓浪屿迁回云霄。父亲向亲戚借款购置了二手的120、135照相机各一台,骑着脚踏车奔走于云霄周边的风景区给游客、群众提供照相服务。
谢勤杰清晰记得,回云霄第二年,父亲租借了一间位于中山路9平方米的店铺,购置了暗房所需的放大机、相纸、显影盆、药水等设备和耗材,自己动手制作了曝光箱、摄影道具,请美术师画了几张背景布,请木匠、油漆匠做了个小招牌和柜台,就这样,一家小型照相馆就开张了。说是照相馆,其实就一个家庭作坊,父亲主要是拍照和暗房冲印,谢勤杰姐弟3人放学后做完作业,都会在店里帮忙。每逢春节等节假日,可以说是全家总动员,忙得不亦乐乎。从此,近到县政府拱桥、人民会堂、莆美岩、白塔岩,远到树洞岩、剑石岩、海月岩等地,都留下了父亲辛勤的足迹。
1984年,刚上小学二年级谢勤杰,一放学,就围在父亲身边,看着他给客人拍照,父亲会时不时的和他讲述摄影原理,并教他在不同场景、不同光线条件下光圈、快门应如何匹配、如何进行合理构图、如何与被摄对象进行肢体或语言交流等等。在父亲的启蒙下,谢勤杰很快就熟知了摄影原理并掌握了摄影的基本技巧。后来,父亲开始让谢勤杰走进暗房,教他暗房冲印、放大技术,从泡制显影液、定影液、冲胶卷到洗相片,根据底片的曝光度来选择1至4号相纸和曝光时间,显影、定影、漂白、烘干到切花边。也许是对这门摄影的挚爱,谢勤杰没多久就把整个暗房冲印流程都一一掌握了。
谢勤杰在读小学和初中的那几年时间,每学年的春、秋游,班里的照相工作都由谢勤杰负责。回来后,谢勤杰冲胶卷和洗相片,然后拿到学校,分发给老师和同学们,小伙伴们都开心得不得了。正因为有一台海鸥照相机,谢勤杰小小年纪,既会照相又会洗相,大家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谢勤杰都成了小伙伴们崇拜的偶像,那种自豪感就甭提了。时到今日,每当谢勤杰打开抽屉,欣赏着当年为老师、同学们拍摄且由自己冲洗的已经泛黄的珍贵老照片,回忆起当年那段青涩的如歌岁月,都会禁不住感慨万千。
谢勤杰到了初中阶段,在父亲的指导下加上自身的不断摸索,谢勤杰的摄影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拍摄题材已不限于拍摄普通的人像、生活照,更多的涉足纪实、人文、风光、艺术等题材,能够利用多重曝光、慢门等特技,还采用艺术镜头、多棱镜头、各种滤镜等辅助器材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思想深度,并开始尝试参加国内各种摄影比赛和向报媒、杂志社投稿。
1994年教师节,谢勤杰的摄影作品《蜡炬成灰泪始干》被刊登在《青年导报》上,这是谢勤杰的摄影作品第一次见报,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创作热情。转眼到了90年代,谢勤杰从学校毕业以后,选择了热爱的事业——摄影。当时国内的摄影市场早已不再是80年代那样简单,商业摄影、婚纱摄影、摄像、纪录片已席卷整个业界。谢勤杰瞄准市场空白,购置了玛咪亚RB-67大画幅相机、灯光设备及婚纱、礼服、道具等,在云霄率先开展婚纱摄影和人像写真业务。同时,谢勤杰购置了云霄县第一台松下M7摄像机,为云霄的老百姓提供摄像服务。在云霄县有线电视台尚未正式开播之前,为云霄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拍摄新闻,并乘车前往市区,送漳州电视台播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谢勤杰创办的公司工作重点趋向以广告传媒、文化传播、建筑装饰为主。虽然相比过去拍照的时间少了,但摄影仍是谢勤杰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外出采风、投稿参赛、参展成了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007年至2017年6月,由于上级文联组织和会员们的信任,谢勤杰在第四届和第五届云霄县摄影工作者协会中担任副会长。
2017年7月,云霄县摄影家协会成立,谢勤杰当选为协会首任主席。担任县摄影家协会主席以来,谢勤杰从一个单纯的摄影工作者、摄影艺术爱好者,转变成为基层摄协负责人,谢勤杰说,作为基层摄协负责人,我觉得身上的责任大了、肩上担子重了。在摄影艺术道路上,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造诣。“摄影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人和事、景和物的记录或对摄影作品的欣赏而已,一张好的作品也已不仅仅是陶冶人们情操或呈现大好山河、颂扬人间真善美、记录世间百态、反应社会焦点,它起到的作用,小到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大到能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共识。谢勤杰说,摄影记录时代,用光用影用情怀;聚焦人民,见物见人见精神;苦练内功,有技有艺有创新;放眼世界,传形传神传气韵;砥砺内心,立德立行立功业”。回首摄影之路,谢勤杰深切地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日的繁荣富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与幸福。改革开放成就了辉煌中国,也成就了正当盛年的我。
谢勤杰决心继续追光逐影,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改革开放,记录成长进步,记录我们的欢笑与思考,记录我们的梦想与追求,记录时代的进步,永远做一个与时代同行的快乐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