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不止步 ——三宝集团做大做强的秘诀

  • 2019-04-25
  •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4405 次
  • 暂无简介
    ⊙记者 叶明义 吴鹏举 邱丹燕 通讯员 郑凯 蒋丽虹

    党员示范生产线—三宝炼铁厂2号高炉铁水奔腾 记者 张旭 摄

      机器轰鸣,赤红的铁水映入眼眸。昨日16时30分,三宝炼铁厂“党员示范生产线”上,2号高炉炉门缓缓打开,高达1500摄氏度的铁水沸腾而出。这是当天炼出的第7炉铁水。它们正经历着“百炼成钢”的过程。

      从1999年建厂时的23亩厂区,发展到如今占地3000余亩、固定资产60多亿元、员工3000多人、以钢铁生产销售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三宝集团实现了发展大跨越。2018年,三宝产值达276亿元,纳税10.56亿元,成为全市纳税最多的工业企业。

      问及企业做大做强秘诀,三宝集团董事长王光文认为,创新驱动起了关键性作用。

      “钢铁寒冬”的突围

      2012年至2015年间,“钢铁寒冬”笼罩全国,产品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钢铁每吨价格从5500元下降至1800元。三宝集团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年税收从2.8亿元一路下滑至5000多万元。如何在一片“漆黑”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曙光”?

      “钢铁企业有过剩产能,但钢铁产业并不是过剩产业。”三宝集团董事长王光文说,“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我们决定还是要一根钢筋做到底,坚守主业不动摇。”

      “大家都在低端产品上竞争,钢筋才会卖白菜价。”王光文带领管理层统一思想:想在困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就要创新突破,让产品升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当时,福清核电站建设需要大量核电用钢,这是重要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三宝集团党委书记林军对此记忆犹新:“核电用钢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我们之前做的是普通钢材,研发核电用钢,技术难度大。做还是不做?”

      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三宝集团决定放手一搏,开始研发核电用钢。在企业运营最困难时,仍然拨出一大块专款用于研发投入。“看到企业的决心,厂里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动’起来了,大家没什么上下班的概念,事情没做完放不下心。”林军说。

      研发核电用钢,是一个十分考验耐心的过程,新的钢筋样品出来后,需经过几百次反复试验,确保满足质量指标后,才能推向市场。然而,经过全员的不懈努力,三宝集团仅用两个月时间,便研发成功。

      新产品推出后,三宝名气更响了。“业内认为核电厂能用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用在其他工程就更没问题了。”林军介绍。

      一点突破,全面开花。2013年开始,当整个钢铁行业仍处于低迷期时,三宝钢铁的市场反而扩大了。

      “市场空白”的占领

      2016年,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整个钢铁行业面貌一新。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三宝集团还要继续创新开拓吗?

      “企业要时刻有危机感,永远保持比别人领先一步。”王光文说,“再先进的产品也有被淘汰的一天,要提前瞄准客户所需,研发最新产品,占领市场‘空白’。”

      三宝集团盯上了“耐腐蚀钢筋”这一市场空白点。普通海洋建筑物,由于建筑钢筋受大气、海水等的腐蚀,寿命大约30年,若用耐腐蚀钢筋建造,寿命可达到50年。耐腐蚀钢筋的市场前景广阔。

      一步一个脚印,向“耐腐蚀”领域进军。2017年,三宝集团参与起草制订了《钢筋混凝土用耐蚀钢筋》国家标准。2018年5月,三宝取得全国第一本“耐腐蚀钢筋生产许可证”,生产的耐腐蚀钢筋开始走向市场。目前,三宝集团已开发出耐大气、耐海洋气候、耐海水腐蚀、耐盐碱等一系列耐腐蚀钢筋产品。

      沿海地区河砂资源匮乏、价格昂贵,而海砂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耐腐蚀钢筋应用于海砂混凝土,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将会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林军说,“港珠澳大桥仅在关键地方使用的不锈钢钢筋,一吨达一万多元。而我们生产的耐腐蚀钢筋,一吨才5000多元,性价比特别高。”

      成功路上再奋进,尝到甜头的三宝集团,不断扩大耐腐蚀产品的“版图”。2018年,集团投入10.8亿元,用于建设耐腐蚀热轧卷板项目。耐腐蚀热轧卷板经冷轧后可用作冰箱、空调等家电面板,使其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紧抓主业不放松,科技创新不止步。”三宝集团总工程师林致明介绍,在“提质增效”新时代,集团年均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经费2亿元以上,先后成立院士工作站和精品钢技术研发中心,现已拥有41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多项发明专利。

      “绿色创新”的坚守

      “马上通知下去,不按新规范操作的,按企业规章进行处罚,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得知新的安全规范执行不到位的时候,董事长王光文发出了这样的指令。这种执着较真的工作态度,推动着三宝集团在绿色创新之路上持续奋进。

      近三年,三宝集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投入近4个亿,对厂区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高炉煤气、烧结机余热烟气是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利用其余能余热进行发电可有效减少“三废”排放,创造显著效益。三宝陆续装置高炉煤气发电机组、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化学除盐水系统、循环泵房等设备。仅2018年一年,余能余热发电并网3.4亿度,节约标煤约10万吨,节省成本近2亿元。

      对环保安全工作,三宝可谓下了“血本”。今年开始,还预提500万元作为安全环保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安全环保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在三宝人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认真与“死磕”下,2018年12月,三宝集团“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煤气”五项单元全部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成为福建省冶金行业首家五单元全系列通过国家安全生产二级标准的企业。

      走绿色创新之路,三宝集团现已成为福建最具竞争力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今年1至3月,企业纳税3.5亿元,实现“开门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