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渔村的美丽嬗变

  • 2019-07-03
  •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4880 次
  • 暂无简介

    借助二级渔港码头,东山县下西坑村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早晨的渔港热闹非凡,渔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清晨时分,位于东山县前楼镇的下西坑二级渔港码头上熙熙攘攘,运货的车辆来回奔波,渔民们忙着将刚收割的龙须菜和从外地采购而来的小鱼苗运往百米开外的渔排上。在那里,渔民们养殖着鲍鱼和品种丰富的鱼类。到了傍晚时分,渔港依然热闹,快艇载着游客在海上驰骋,返程后停靠在海上餐厅,游客们尽情享用海鲜佳肴。

      谁曾想到,短短几年前,下西坑还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小渔村,几乎所有村民都过着与渔为伴的生活。

      今年69岁的许进坤,对村里的以往再熟悉不过。“过去,要到自己的船上,需从岸边走上一段浅海滩涂才能到达一个最多能停十多艘小船的小码头,遇上台风天,渔民们还得四处找寻避风港躲避风浪,屡屡出现损失。”许进坤说道。

      2018年3月,下西坑二级渔港投入使用后,村里迎来了巨变。下西坑二级渔港总投资2097.1万元,建设防波堤长380米,形成港内避风水域面积4万平方米,可有效解决下西坑及周边300多艘60马力以下近海作业船只停靠及避风问题。在港区南侧潮间带近岸高地之间围海造地形成陆域3.3万平方米,并建设有码头和护岸。迷人的风光,美味的食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随着游客增多,村子开始谋划一条发展滨海休闲渔业的新路子。”下西坑村党支部书记李武德欣说。下西坑提出了“水乡渔村”项目,共占地约54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420亩,陆域面积约120亩。规划建设海鲜一条街、海上休闲垂钓服务中心、滨水休闲观光栈道、渔家客栈综合服务中心、滨水廊桥、渔需品交易区等,形成集渔业生产、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漫步于码头的滨水廊桥,壮丽的海景尽收眼底。沿着防波堤,告示牌指引着游客前往休闲垂钓区,专业人士将带着他们体验海上项目。去年,位于码头上的停车场和旅游公厕设施配套陆续投入使用,这给游客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夜幕降临,缤纷的夜景灯亮了起来,原本漆黑一片的渔港,依然光亮如昼。

      “村里加快建设和引进休闲旅游配套和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客流量较以往大幅度上升,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下西坑“小渔村”海上餐厅老板杨爱华喜笑颜开。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配套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李武德表示,未来规划是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目标,将下西坑村打造成为生态水乡、美丽休闲渔村。 ⊙殷琪文/图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