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 漳州喜庆风俗备受推崇

  • 2017-01-18
  •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639 次
  • 暂无简介

      传统婚礼的“引路鸡”

      鸡被誉为“吉祥物”,备受漳州人推崇,民间民俗喜庆之事几乎都离不开鸡。

      每年除夕“围炉”,餐桌上必备一只蒸熟的全鸡。鸡,闽南语与“家”谐音,寓意“全家福”“食鸡起家”。正月初九“敬天公”、乔迁新居、家安节等习俗,鸡不但必不可少,而且要在宰好的鸡身涂点吉祥的红色染料,鸡屁股还要插鸡毛,寓意凡事有头有尾,从头吉到尾。

      自古至今,漳州婚俗中活跃着一只“引路鸡”。引路鸡并不会引路,但它是传统的婚俗“道具”。姑娘快出嫁时,家长就选购一对健壮的公鸡母鸡,公的要刚会啼鸣,母的要快下蛋。买来后把它们养在笼中,不能与其他公鸡和母鸡来往。女子婚后回娘家做头一次客,必须在当天未见晚餐炊烟时回洞房。这时,要将红纱绳绑住脚(以能走而不至于逃脱为宜)的“引路鸡”,抱进彩绘吉祥图案的新饭篮中,由伴娘像护送贵宾似地送到新郎家。因这两只鸡“走”在前头,故称“引路鸡”。当新娘入房后,伴娘为鸡解开红纱绳,放进婚床下。如是公鸡先走出来,俗信新郎新娘头胎生男孩。漳州人很注重将这对吉祥宠物精心养护好,即使它们自然死亡也不得烹食。

      新婚第三天,新郎家要备办一桌丰盛的酒席,谓之“母舅桌”,宴请新娘的兄弟。第一道菜通常上的是一盘整鸡,鸡头对准阿舅席位。开宴时,由阿舅把鸡头拨动,大家才能动筷进餐。

      过去,漳州人习惯在端午节用红布制成小袋子,形似鸡心,内装雄黄粉或稻谷等,挂在小儿胸前,以驱邪祈福。“鸡心”和“记性”谐音,俗信端午节小孩挂鸡心袋,机灵聪明,读书记性好,将来会有出息。

      重阳节这天,漳州民间有个独特有趣、保健强身作用的“吃鸡进成年”节俗。年届15岁的少男少女要进食一只用“十全大补”药剂,或用中药田七、人参、高丽参等补药炖熬的全鸡,男的吃雄鸡,女的食雌鸡。即使在贫困年代,做家长的无论如何也要设法让儿女吃上一只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鸡。有“资格”吃鸡的对象要跨坐在家中大门槛,一脚在内一脚在外,品尝这只有特殊意义的全鸡,而其他家庭成员则不得分享,这似乎是进食者的一种“专利”。为何坐门槛上吃鸡?据传,吃了鸡意味着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就要迈出家门、走向社会。这种吃鸡的成年礼俗,在国内其他地方极其少见。

      兴许鸡与“吉”谐音有关,漳州民间婚嫁喜宴中有鸡,生日寿庆宴席上有鸡,得子满月请客也有鸡……总之,在漳州人传统观念中,鸡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因而许多风俗鸡不可失,已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力量。

      ☉林长华 文/供图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