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翁李靓 杨智超 方淑娟)革命年代,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建设时期,他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为人民谋幸福;到了晚年,他淡泊名利,雪藏功劳,不向组织提要求……他就是带领5万多干部群众劈山、跨海建成向东渠的老功臣,七十年代时任云霄县委书记——李文庆。
前不久,92岁的李文庆在曾经建设向东渠的一线干部、民工、烈士后代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县城的向东精神纪念馆,共同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上世纪70年代,云霄县南部正遭遇严重干旱,在实地调研后,时任云霄县委书记的李文庆集思广益、大胆决策,提出从漳江上游筑坝建渠,引漳江水往南部旱区,并跨越八尺门海峡进入东山岛,解决两县千百年来“十年九旱”的设想。
为有壮志冲霄汉,敢叫日月换新颜。1970年9月,向东渠饮水工程破土动工。云霄、东山两县5万多名干部群众踊跃上场。
曾经参加过向东渠建设的谢鹏志对此记忆犹新。
北起云霄县马铺山区,南入东山岛的红旗水库,全长85.81公里的向东渠引水工程,沿途劈开24座峰峦,盘绕100多道山梁,开凿77公里长的渠道,仅次于全国闻名的“红旗渠”。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向东渠屹立不倒,依旧造福两地百姓。
向东渠竣工通水后,李文庆服从组织安排,调任其他县工作,从不要官升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小女儿下岗,他也没有找过组织要求安排工作。耄耋之年,他用8年时间,创作出版的《向东!向东!——向东渠饮水工程回忆录》中,尽是记载别人的功劳故事,对自己的功劳却只字不提。
淡泊名利的李文庆是山东省威海人,18岁加入共产党,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先后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东山岛战斗、厦门保卫战、援越抗美和内地剿匪等战斗,直至备战金门岛。被华东军区政治部记三等功3次、31军授予“三等人民功臣”2次、东海军分区记四等功2次,《功劳证》上印有“功上加功”;1955年被国家授予“解放奖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纪念墙上。
75年党龄的李文庆,数十年来工作岗位在变、身份在变,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的心始终不变;他带领干部群众建设向东渠,铸就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向东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时至今日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才能推动历史进步,才能创造历史性成就,才能开创新时代。当前,全县正在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带头学习“向东精神”,弘扬奋斗精神,带领广大群众攻坚不怕难,深化“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