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张瑞勇林敏)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关注贫困群众和特殊群体。疫情发生以来,云霄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全县各校积极开展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行动,促进全县特殊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做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实现组织保障有力度,信息排查有广度,心理帮扶有温度,精准施策有精度,确保“不缺一项,不漏一人”,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建章立制,强化组织领导。重视做好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帮扶工作,确保制度上有保障,行动上有落实,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印发文件,明确关爱帮扶措施和内容,建立县、校、家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夯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领导带动、分头行动、合作联动,采取“一校一策”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实行“一生一方案”,确定学校一名行政领导或一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一名特殊群体学生,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关爱。开学后,各校要按照辍学工作台账,认真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复学工作,确保应返尽返。通过个别辅导、单独编班、普职融通等方式,加强对劝返复学学生的教育关爱,帮助学生更好融入校园,确保劝得回、学得好、留得住,坚决防止辍学反弹反复。
精准摸底,分类建档造册。扎实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居家情况排查,组织各学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排查,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摸排,准确掌握每个学生家庭线上学习硬件设施配备和线上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家庭情况,分类建立并及时更新特殊困难群体学生台账,切实做到不漏一人。县教育局组织各校为69名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结对帮扶,开展“志愿服务”。各学校建立特殊学生群体“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制度,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特困供养学生、农村低保学生、残疾学生、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等群体,学校领导、教职员工与每个特殊学生结成帮扶对子,针对每个特殊学生存在的困难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等“三个优先”。实行代理家长制,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做代理家长,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做到“一知晓、二沟通、三多做”。“一知晓”是知晓特殊学生的所有情况;“二沟通”是定期与特殊学生父母、托管人(监护人)联系沟通,全面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三多做”是多与特殊学生谈心谈话、多关注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多开展线上辅导。
抗疫抗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建拥有5名社会工作师和12名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教育心理援助志愿队,开展师生心理普查,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开展学生居家学习心理疏导,加强疫情期间思想疏导沟通,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健康调适科普文章,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技巧;推送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各学校班主任、老师当起了“临时家长”,通过电话沟通、视频连线、网络交流等形式,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监督学生的作息,引导他们克服恐惧、焦虑、孤独等思想压力,鼓励他们坚强、乐观、自立,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帮助他们平安度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针对特殊学生心理状况,教育他们树立规范意识,发展健康心理与潜能,预防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对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特殊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同时定期线上家访,及时排查心理疾病。县彩虹公益、彩虹社工中心开展百个残障儿童家庭心理辅导助残服务项目,帮助112个残障儿童家庭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受益对象400人以上。
落实资助,努力实现资助全覆盖。精准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无遗漏,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应学尽学。制定针对受疫情影响贫困学生的资助措施, 完善“一校一方案、一户一对策、一生一办法”,确保在疫情期间困难家庭学生生活有保障、学习有着落、居家能安心。2020年第一季度拨付各种公用经费和学生补助资金1578万多元。
强化安全,保驾护航健康成长。各校定期摸排学生与疫区人员接触情况,每日监测学生体温,通过线上教学开展防疫、防火、防电等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少出门,不串门,多洗手,出门必须戴口罩”,鼓励学生开展读书、绘画、手抄报、音乐、舞蹈等有意义的活动,避免宅家沉迷游戏、手机等不良活动对身体带来的影响。通过在线心理帮扶、远程学业辅导、花样战“疫”互动、防控知识宣传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确保特殊时期学生停课不停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校共育,合力构筑关爱港湾。帮扶教师定期、不定期的、通过线上家长会、电话沟通等不同方式对特殊学生及特殊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增进与孩子照看人的交流和沟通,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等(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保证特殊学生宅家身心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