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对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一年来,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省委“八个坚定不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补钙铸魂锻造初心使命强力引擎
面对一道道党的建设“大考题”,漳州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努力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者、实践者、推动者。
走廊里,有低声交流学习体会的身影;教室中,有热烈研讨发言的情景……谷文昌干部学院见证了一个个学习的瞬间。去年九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班在谷文昌干部学院开班。
点亮信仰灯塔,践行初心使命。我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紧紧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漳州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精心谋划,将谷文昌创业精神、红军革命精神、龙江大局精神、女排拼搏精神、新时代“漳州110”服务精神等漳州“五种精神”资源创造性地融入主题教育,开展专题研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等,把学习研讨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全市累计开展研讨5700多场次。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阵地,漳州还组建夕阳红说唱队、宣讲轻骑队等宣讲小分队近1000支,开展新思想宣讲5100多场,受众30多万人次。通过芗剧、方言快板、“村支书微讲坛”等载体,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乡语乡音”开展学习教育,让基层党员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学,打通主题教育“最后一公里”。
一年来,我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政治任务,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据统计,2019年共开展16次市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并对53件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任务,建立详细的工作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持续跟踪问效,推动落地见效。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开展经常性学习,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班30期,培训党员干部1936人次,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固本增色绘就基层党建崭新画卷
发展前行,因有旗帜引领而不会偏航;团结奋进,因有牢固根基而充满活力。这面旗帜,就是鲜红的党旗;这个根基,就是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市始终把党建的重心放在基层,坚持深耕基层党建“责任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今年以来,全市共有7392个基层党组织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在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252个。全市共有12万多名党员奋战在第一线,设立党员责任区8577个,组建各类“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4787支。
党政机关作为领导经济社会建设的中枢,是共产党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力与责任最集中的地方。我市注重发挥机关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常态化开展“学谷公、讲严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打造“走前头、作表率”的机关党建文化。在选树市委宣传部“四大讲堂”、市检察院“每周一课”等20多个学习型机关典型的基础上,市、县培育了105个服务发展特色品牌。其中,市委宣传部开辟的“四大新讲堂”,生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此举得到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
非公企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进程中,既是主力军、也是生力军。在漳州非公企业版图上,红色区域日益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越来越强。2019年,漳州市委在16个涉企部门中开展“党建强企”联合行动,突出“三融入、四支持”,推出14项举措、48条服务清单,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最大限度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全面启用漳州通App,着力打造“业务+党建”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为企业开设便捷通道。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工业企业20条”“民营企业18条”“稳外贸12条”“食品产业8条”等系列政策,全力支持产业做优做大做强,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全市落实减税降费41.5亿元。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关键。今年4月9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聚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延伸出了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县级备案管理模式,为村里的人才“严选拔”“强管理”“谋福利”,增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归属感和经济获得感,真正激发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我市积极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机制、组织设置、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的力量统筹整合起来,力求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2019年9月,《漳州市打造群众身边的“城市党建综合体”,实现城市基层党建“三个转向”》获得“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一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把党的工作和力量延伸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充分发挥“党聚人才”的组织优势,聚焦我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中心工作,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为漳州发展大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狠抓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力度空前、成效空前。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市坚持把建设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关键,持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高度的政治觉悟打造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面对净化政治生态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漳州落细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激励担当作为,我市打出一套刚柔相济的“组合拳”。
“严管”当头。一段时间来,漳州坚持高压态势与政策感召相结合,打“老虎”、治“蝇贪”、除“村霸”,让纪律的“高压线”时刻通电,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聚焦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案件,特别是十九大以后仍不知敬畏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守住纪律底线寸步不让。据统计,2019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检控类信访举报3368件,立案审查调查1357件,其中处级干部案件20件、科级干部案件168件,党纪政务处分1309人,移送司法机关33人,追回外逃人员7人,严肃查办了一批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腐败案件,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得到净化。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下派村级党风监督员制度,向全市1610个行政村下派村级党风监督员1376人,通过列席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经常进村监督检查,入户倾听群众诉求,对村级事务进行监督,有效补齐了监督短板。
“厚爱”打底。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有关规定,推动乡镇“五小设施”建设,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深入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注重从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提拔使用干部,关心关爱基层困难党员干部,激励引导干部到一线砥砺磨练、建功立业。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推行信访举报调查处理结果公开反馈、失实举报公开澄清、处分对象回访教育等制度,及时为253名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切实为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新时代引领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实践。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喜人的成就,凸显着我市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建工作永远在路上,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努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 吴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