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林敏 张瑞勇)复学后,如何正确引导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云霄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操心的事。5月以来,云霄县各学校纷纷开展疫情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科普宣传、热线咨询、课程推送、对接帮扶、云直播等多种形式帮助师生心理“复位”,让“心理回归软着陆”,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云霄县教育、卫健等部门联合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各学校建立34个心理辅导站,彩虹社工中心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和网络平台,全力打好疫情期间“心灵守护”行动战。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各学校心理咨询室、社工心理热线等平台在学生舆情掌握、学生心智自觉提升、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等工作中的枢纽作用,夯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基础,让学生心事有人听、困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各地各校广泛开展了在线心理咨询、心理科普、心理微课、心理危机筛查、开学复课“六个一”等活动,用坚定信心共筑抗击“疫情”钢铁长城,用温暖的爱心编织战胜“疫情”的同心结。云霄学校心理服务工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碎片化”走向“协同化”,已经成为云霄广大师生群众情绪的“理疗师”、生活的“减压阀”、矛盾的“稳压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加油站”,实现由“心安”到“平安”的顺利过渡。
为帮助广大师生尽快适应新学期校园生活,以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云霄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从心开始·联合战疫”心理健康“五个一”宣传教育月活动。
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在全县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和师生重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时发现涉校涉教涉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和广大师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制定矛盾纠纷化解和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化解,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举办一场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以疫情复学期间如何调节身心状态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老师围绕开学后身体、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整以及情绪调节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开学后自己的身心状况,合理规划新学期,使孩子们认识到要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提升了学生心理自助互助能力。各学校围绕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对广大师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师生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召开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过学习名人事迹、防疫最美逆行者故事、开展励志教育等形式,教育广大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生活的丰富、人生的多彩,引导广大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开展一轮重点群体心理疏导干预。各学校对摸排中发现有性格孤僻等异常行为的学生,采取团体辅导、集体座谈、个别谈心、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解除心理困扰。对发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家校协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并配合家长转介相应专业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据了解,近年来,云霄县以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为契机,抓实抓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贯彻“机制体制建设是前提、心理科学传播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本、心理健康服务是重点、专业人员培养是关键、社会组织培育是重要环节、心理影响评估是关口前移”等理念,从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维度着手,逐步构建起“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调解监测为中端、心理危机干预援助为末端”的“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形成具有云霄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云霄各中小学实现“心理辅导室”基本全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23人,兼职心理教师128人。
云霄县教育局、民政局、彩虹公益、七彩虹志愿总队、彩虹社工中心等,整合教育、医疗、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心理专业力量,成立全市教育系统首支心理应急救援志愿队。改变“不求不助”的心理咨询传统工作方式,“主动亮剑”,针对特殊人群、孤儿、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特殊儿童、精神康复者等,开展身心状况评估、个体咨询,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5年来共开展青春健康、应急救护、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培训和讲座122场次,受益师生群众2万人次。2019年,云霄县启动“青春灯塔•助力成长”驻校社工项目、教职工援助计划(EAP)项目,在云霄四中、五中、职校、实小、和平中学等试点学校开展心理疏导、情绪管理、法律维权、成长指导、困难帮扶、自护教育、家庭亲子、危机干预、资源链接等公益活动。受益师生群众8000人。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云霄彩虹团队强化特殊人群疫情期间心理辅导,心理辅导121人,其中成功干预自杀危机个案6例。5月,县彩虹社工中心、民政局联合开展云霄百个残障儿童及家庭心理辅导助残项目,受益人群400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子女100户,重残儿童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