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林敏 张瑞勇)返校复学已有一段时间,由于受作息时间、学习强度、监管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复学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具有明显抗拒、焦虑、惊恐等反应。
为进一步加强复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复课后面临的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迅速帮助学生调整紧张情绪,云霄县中小学突出“以生为本”,坚持“三个全覆盖”,密织心理健康防护网,做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通过层次多元、方式多样、内容多彩的心理健康引领,构筑起师生心理健康的牢固防线。
开展专题教育“一校一案”全覆盖。云霄县教育局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学生身心实际,指导学校精心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专家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焦虑及不安情绪。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保健操、小团体心理训练、预设场景、角色扮演、集体讨论等形式,开展适应调节、考前减压、升学指导等活动。
开展心理筛查“一人一档”全覆盖。完善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日常检测,全覆盖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严格程序及保密规定。逐步完成对心理高危学生的筛查工作,科学识别与评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干预,必要时转介并做好监护。
开展心理辅导“一生一策”全覆盖。规范心理健康辅导程序,对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根据心理特点及时制定针对性辅导方案,并安排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开展心理辅导,提升实效性。一方面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学生、劝返复学学生和学习状态波动较大、亲子关系紧张、入学后表现异常的学生进行谈心疏导。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初三、高三学生成绩波动后的情绪与行为变化,以及居家的情绪与行为反应。
云霄县始终把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之一,全面开设“心育”课程,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以复学适应、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学习心理、亲子关系、健康人格等为主。初三、高三年级还专门安排考试心理辅导专题,以减压放松、自信自强、积极认知、考场应对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四驱联动”,以平台建设为驱动,完善心理育人体系;以队伍建设为驱动,夯实心理育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驱动,筑牢心理育人保障;以环境建设为驱动,优化心理育人条件,使心理育人工作更好切合多层教育目标,融合多重育人方式,整合多元教育资源,符合多样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
各校开展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校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教职员工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针对学生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应对。各校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降低难度,切实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给学生返校复学适度缓冲。对前期线上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加强关心辅导。对于新学期开展的各项测试合理控制难度,不公布成绩,不进行排名。通过校园内各类宣传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方法、疫后心理重建等相关知识,引导广大师生积极面对环境与身心变化。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意识挖掘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营造激励型的课堂心理氛围,强化心理建设,通过接纳与鼓励,重树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充分挖掘疫情期间的积极正面教育素材,引领学生树立胸怀祖国、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尊重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为有效缓解,缓解家长和学生焦虑,通过组织线上家长会、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通报复学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衔接、防疫措施、“两考”备考等问题,重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情绪状态、思想波动等,争取家长配合,增强家校互信,并提醒家长关注开学后孩子的情绪变化与行为反应,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指导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尤其是对个别亲子关系紧张的家长开展重点帮扶。不仅疏导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家长自身的心理淤积,还传授家长进行亲子关系调适的知识和技巧,让学校牵手家庭,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