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爱与力量 云霄启动“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

  • 2020-07-27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339 次
  • 暂无简介

    本网讯(林敏 张瑞勇)“386199”,这不是一个部队的代号,而是媒体记者笔下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农村数量庞大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因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因为要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因为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多种客观复杂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很多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思想情感等方面缺乏社会关爱。

    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云霄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人群。为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关爱帮助农村“三留守”群众,近日,云霄县民政局正式启动2020年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撑起关爱伞,努力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妇女勤劳致富、留守老人老有所养。首批试点项目受益人群约600人。


    7月17日,云霄县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东厦镇竹塔村红树林广场举办。县民政局副局长林朝阳出席活动,并与民政局、教育局、七彩虹志愿队的志愿者们一起,为该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举办集体生日,开展义演义诊活动,为“三留守”群体奉献爱与力量,让心中的爱落实在行动中。

    “三留守”人员指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据悉,该项目针对“三留守”人员及家庭的实际需求而设计,云霄县民政局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市级下达给云霄县的2020年中央福彩公益金专项资金中安排3.1万元,委托云霄县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派驻社工,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团队以定期探访方式给予留守人员生活关爱、亲情陪护、教育辅导、预防侵害、救助保护、健康巡诊、帮扶救助、法律援助、社会倡导等专业服务,积极探索实施“妇女幸福、儿童快乐、老年安享”三大工程,着力解决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实际问题,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老人晚年幸福,妇女生活安定,增加留守人员幸福感和获得感。

    该项目首批服务重点人群包括农村留守儿童217人、留守老人200人、留守妇女200人。县民政、教育等部门和彩虹社工、志愿者将为其提供项目化、专业化的暖心服务。关爱留守老人项目,以防范生活安全风险为重点内容,以经济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人为重点对象,并扩大到低收入、五保供养、优抚对象、先进人物(劳模、三八红旗手、见义勇为等)等类型老人,重点开展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等基本服务。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以经济困难家庭的低龄、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为重点对象,重点开展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安全守护、心理关爱等基本服务。留守妇女项目主要以促进发展为重点内容,以经济困难家庭的缺乏就业的留守妇女为重点对象,重点开展就业帮扶、合法权益维护、反邪教宣传教育等基本服务。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基本情况逐一建立电子档案,摸清“三留守”人员的底数及需求,做到精准关爱到村到户到人。发动社会组织、志愿者,建立“爱心妈妈”“慰老助老”等志愿服务团队,培育专业化本土社工队伍,经常性开展入户访谈、精准扶贫、关爱保护、精神慰问等服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切实为“三留守”人员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使留守妇女能够有效维权、勤劳致富,使留守老人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营造社会关注、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让“三留守”人员健康快乐生活。

    2020年以来,云霄县全力“兜底线、保民生,重服务、强监管,抓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加大了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力度。大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瞄准需要帮扶人群,有效地传递资源,简化中间环节,创新扶贫方式,关爱扶贫对象。“三留守”项目的开展,将实现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就近关爱服务“三留守”群众的工作格局,让关爱服务在物理距离上与群众更近、在心理距离上与群众更贴心,温暖“三留守”群众的心田。

    云霄县民政局、县彩虹社工中心、彩虹公益联合会、七彩虹志愿总队将以项目为抓手,结合“童心彩虹桥”“福蕾行动计划”等项目,对“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进行提档升级,确保各项关爱政策和保护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为“三留守”人员提供关爱、帮扶、维权服务。让“386199”不再是一个充满苦涩和无奈意味的群体代号。

    下一步,将通过“三化”举措,完善“三留守”服务机制,织牢关爱守护网。一是人员档案规范化,对留守人员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就业就医情况等基本信息及时更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走访关爱常态化,组建留守人员关爱保护队伍,明确相关责任人,做到每周联系、每月走访,了解留守人员最真实、最实际的需求;三是关爱服务个性化,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关爱教育服务,对留守老人提供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等关爱保护服务,对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引导、维护权益等关爱庇护服务,确保留守儿童不迷失,留守老人不孤独,留守妇女不无助。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