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郑志昌 郑蓉)地处云霄县莆美镇东南隅的阳下村,村庄面积1.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6000人,因村庄坐落于大臣山南面,四时霞光焕彩,古称“阳霞”。迄今,村中仍完整保存着26座宗祠祖厝,阳下也因此先后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如何让这些沉睡的古厝焕发新的活力?近年来,阳下村党支部以“党建红”为底色,找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培育新人的衔接点,积极为古厝焕新“添砖加瓦”。
尤其是今年来,阳下村以“红色领航示范点创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党建领航促乡村振兴目标,深入挖掘古厝资源的时代价值,因地制宜打造新载体,赋予新功能,古厝焕发新生机,乡村面貌有了新变化。
以民俗馆“留住乡愁”。为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村记忆,增进村民对家乡的文化认同,阳下村党支部决定延伸利用村里闲置的古厝资源,拾起农耕时代生活的点点滴滴。阳下村民俗馆的前身叫“翰林第”,是2019年在清代翰林院编修方炎的故居上整体修缮而来的,民俗馆以传承农耕文化、展示生活风貌为主线,集中搜集陈列了具有本地风土人情的老物件、旧照片。这些民俗物件是生活的印记,是情感的记忆,也是那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以家风馆“培育新人”。今年来,阳下村党支部借助县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以古厝提升改造为基础,突出实践性、教育性,积极打造集对外交流、乡村旅游、干群教育的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在2019年提升改造后的家风馆基础上,阳下村以祖训家规中的孝廉“因子”为基点,综合布局“深耕厚植,筑巢引凤”“饮水思源”“笃孝尚廉”“见贤思齐”“尊师重教,百年树人”“移风易俗,深入民心”等6个展区,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阳下人耕读传家、敢闯敢拼,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奋斗姿态。
文化兴盛,则乡村振兴更具底气。在党建引领下,阳下村立足特色资源,着力让古厝焕发新机,让乡村焕发新颜,让干群焕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