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火田镇徐南坑交通站:隐蔽战线的红色“生命线”

  • 2021-03-19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185 次
  • 本网讯(蔡江龙 何伟佳 陈享 朱乔柽)“中央红军村”——火田镇古楼村,有一处鲜为人知的革命遗址——徐南坑交通站。在革命斗争年代,徐南坑交通站肩负着苏区与外界沟通联系和物质补给的重任,是保障红军生存发展上的重要支点。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变迁,昔日的交通站联络点现只剩断壁残垣隐藏于村落间,但革命先辈...

    4.jpg

    本网讯(蔡江龙 何伟佳 陈享 朱乔柽)“中央红军村”——火田镇古楼村,有一处鲜为人知的革命遗址——徐南坑交通站。在革命斗争年代,徐南坑交通站肩负着苏区与外界沟通联系和物质补给的重任,是保障红军生存发展上的重要支点。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变迁,昔日的交通站联络点现只剩断壁残垣隐藏于村落间,但革命先辈的光辉印记依然光芒闪耀。

    当时的徐南坑是古楼村的一个只有20多户的自然村,这里西通尪仔石山,北靠大帽山,东连梁山,南达乌山,处在云霄、平和、漳浦三县边区三角地带,还有一条隐秘小道可以通往平和石门村。

    (县委党史办主任科员 张志南:1933年春天,靖和浦常委林璐还有红三团政治部主任李克己到这边踩点,认为徐南坑处在三县交界处只有十几户人家作为红军的交通站非常适合所以选定这边。)

    中央红军离漳后,国民党军队及各县地主民团大举进犯靖和浦苏区,红三团除留部分兵力在尪仔石山与敌周旋外,主力跳出外线作战,在云霄、平和、漳浦三县边界地区打击地主民团,镇压土豪劣绅,开辟新的活动区域。1933年春,漳州中心县委派县委常委林路,县委委员、红三团军医处主任李克己到徐南坑设立交通站,交通站主要任务是:为红军采购、运送粮食、医药和日常用品,隐藏、治疗红军伤病员,掩护过境的红军游击队和地方工作人员。随后,漳州中心县委又派周木到徐南坑发展组织,建立红色据点。

    (县委党史办主任科员 张志南:交通站建立以后最早的初衷红三团在多次的战斗中特别是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后,发生几次特别大的战斗伤病员比较多所以最初的初衷就在这边设立红军伤病处,当时红军搭了许多草寮。伤病员养伤还有几个军医,当时国民党还不知道我们这边有交通站还替红军代办物资。

    交通站担负起为活动于云和浦边界地区的红三团采购紧缺物资的重任。徐南坑红色据点开辟后,云霄古楼地区与平和南胜五寨地区的赤色区域连成一片,活动在云和边境的红三团团长张长水,以平和五寨某商号“老板”的名义,派人带信托办货物,都是通过徐南坑交通站传递、办理,及时采购转运至平和五寨。

    (县委党史办主任科员 张志南:共产党经常在这边活动,所以在那年除夕国民党过来抓捕绝对不让徐南坑人民过好年。)

    (火田镇古楼村老党员 林茂元:当时村民爱护红军,货物抬不上山,喊一声十个八个村民就过去帮忙抬物资,协助红军转移工作,这里偏僻,当时环境很差,如果红军被抓到的话不能担保,抓到一个就打死一个。)

    徐南坑交通站从1933年初至1937年夏,这条红色交通线为红三团采购、运送了大量紧缺物资,为打破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作出重大贡献。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徐南坑交通站也为革命事业默默做出很多牺牲。1935年,云霄农民的抗租抗税斗争的兴起,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为了扑灭刚刚兴起的星星之火, 同年9月,驻云霄县国民党七十五师一部300多人进剿徐南坑,1936年1月23日,国民党七十五师300多人又从平和五寨绕道而来,企图乘群众“除夕围炉”之机,进行第二次洗劫。红三团利用有利地形,埋伏待敌,出其不意地打了个漂亮仗,共打死打伤敌40多人,缴枪10多支,敌兵大败而逃。

    (县委党史办主任科员 张志南:红三团侦悉后确定国民党目标是在徐南坑所以就在松子庵设下伏击圈,震动很大,所以从松子庵伏击战以后我们这边的环境就好转了起来,国民党再也不敢随便到这边,因为他们知道有红三团在这边活动。)

    徐南坑交通站(1933年-1937年),其以历时长四年,安全畅通,始终未被敌人发现,任务完成出色,成为云霄隐蔽战线上的典范。像徐南坑交通站这样的红色印记还有很多,那些革命岁月里的人和事,那些大山深处的红色记忆,永远值得今人去追寻和珍藏。
    (火田镇古楼村党支部书记 林文福:我们古楼有徐南坑交通站,红军的交通站,交通站是负责红军的伤员,药物、食物等补给物资,接下来我们要保护好历史遗迹,教育下一代,讲好我们古楼的红色故事。)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