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林敏 张瑞勇)共驻共建齐发力,凝心聚力鼓干劲。为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常态化运行、科学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和社会化协同,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实现志愿服务项目、资源与地方发展有效对接,为文明实践赋能增量,3月19日,云霄县气象局和县彩虹公益联合会举行志愿服务共建协议签字仪式,双方将围绕志愿文化交流、志愿服务、信息共享、公益宣传等方面探索建立沟通互助机制。并就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办公、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这是云霄首次探索志愿服务跨体制、跨行业、跨组织互联互动,创新气象部门、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社工机构等多方合作实践基地育人模式,形成要事共商、难事共解、发展共谋的工作格局,也为云霄携手社会组织,注入专业力量,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多元参与的坚实平台提供鲜活经验。
如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云霄县气象局给出新答案:共建志愿服务基地,为百姓做实事谋福利。志愿服务共建,是双方共同探索志愿服务工作新思路、新形式的大胆实践和有益尝试。创新体制,“谁来抓”更有保障;整合资源,“在哪做”迎刃而解;按单配“菜”,“做什么”多姿多彩。合作期间,云霄县气象局、县彩虹公益联合会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相互支持、共谋发展、合作双赢”的原则,主动转换思想、思维与思路,充分发挥共建双方的自身优势,实现志愿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服务需求有效对接,以“体系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融合建设”为着力点,围绕文明实践铸魂育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与便利。坚持“思路共商、项目共选、活动共办、难题共解、资源共享”,画好“气象科普志愿服务为民同心圆”,补齐传统志愿服务组织化动员方式短板,创新构建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体系,聚合更广泛青春力量投身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志愿服务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项目多元化、体制健全化。彩虹公益将为县气象局志愿团队提供志愿培训、孵化培育、能力建设、信息交流、成果展示、政策咨询、项目指导等一站式专业化服务,联合开展以“联动式”“轮值式”“组团式”“菜单式”“结对式”“双向式”为内容的“六式”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向群众提供更具品质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志愿服务。
风雨无情人有情,气象服务与您同行。双方还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从科普宣传、救护培训、数据共享、信息服务、应急响应、基层共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等方面深化合作,将气象服务、科普、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文明创建等有机融合,互融共促、同频共振。坚持“事业化推进、品牌化发展、项目化运作”思路,打造特色活动精品,建设层次分明、内涵丰富、具有云霄气象科普文化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库。
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志愿者能做什么”,创新打造群众“点单”、基地“派单”,志愿服务队伍“买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机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共建+接力”机制,“决策联议、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整合资源、畅通渠道、共享信息。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解决了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空置浪费等现象。坚持做好面向重点人群、针对性强的气象科普,带动提高全民气象科学文化素质,结合“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周等重要节日,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大棚、进合作社”,气象科技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科普讲座等形式,“零距离”向群众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应急救援、逃生自救等知识,将气象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气象知识飞进寻常百姓家,把气象科普的“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学术语言的“普通话”转换成群众语言的“地方话”,把专家团队的“独角戏”转换为共建共享的“交响曲”。“让更多的农民和市民开始关注并支持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气象科普工作。”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防御气象灾害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同时,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及其伴生的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大气环境变差等问题都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重要基石。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公益性突出、科技性专业性强、关联融合度高、支撑作用显著,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自然灾害的防、抗、救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精准、高效、权威的气象预报预警是综合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可以充分发挥“六大作用”,即监测预报先导作用、预警发布枢纽作用、风险管理支撑作用、应急救援保障作用、统筹管理职能作用、国际减灾示范作用。
近年来,云霄县气象局大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从“平行线”到“同心圆”。做优特色品牌,搭建便民服务“连心桥”,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不断创新气象科普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气象科普工作体系,使气象科普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县气象局重视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规模从小到大、人数从少到多、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志愿服务内容由过去单纯的打扫卫生、扶弱助残向多领域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由分散、突击性活动向有组织、有规模、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在志愿服务中寻初心,在无私奉献中担使命。“点单式”服务精准化,“品牌化”凝聚“新力量”,“特色化”拓展新局面,坚持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形成“点、链、面”有机相连的气象科普体系,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强化农业农村防灾减灾“避害”作用,确保气象灾害测得细、报得准、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助力解决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群众的一批“急、难、愁、盼”等问题。实现监测精准到乡村、预报精准到乡村、预警精准到农户、风险防控精准到乡村,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促进公共气象服务进一步发展。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彩虹公益团队和气象局志愿服务共建共享共创,聚合引领,分享协作,从单打独斗转为抱团发展,有效扭转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封闭发展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志愿服务由单一向多元、松散向规范、集中向常态、粗放向精细的延伸。
一抹抹动人的“志愿红”,既让人暖心,又让人安心。全城劲吹志愿风,云霄新时代志愿服务有了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