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吴锡坤 郭扬)凤凰花开漳江口,红树林上白鹭飞。4月9日上午,由厦门大学与云霄县共同建设的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项目建成投用,这是百年厦大与云霄县校地情缘再结硕果的生动体现,也是双方同频共振,携手共建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崭新起点。
又是一个芳菲尽绽的四月,厦门大学迎来了她的100周年华诞。百年厦大,凤凰花盛开,奔放热烈、活力四射;千年古郡,红树林吐绿,春意盎然,生机无限。在这一重要时刻,厦门大学与云霄县校地双方欢聚一堂,共同见证项目建成、情谊长青。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洪华生,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基建处处长张建霖;县委书记王金狮,副县长吴志英、红树林管理局局长董勇贵参加落成仪式。
活动中,王金狮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基地大楼的落成表示祝贺,向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致以诚挚祝福,向厦门大学对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工作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他说,长期以来,云霄县高度重视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建设,专门成立了服务专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用地征迁,以最优的服务做好审核报批等要素保障,以最好的环境满足科研需求。特别是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方面,全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完成了红树林退养347.9公顷,红树林面积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时106公顷增加到268公顷;招商引进了悦嘉红树林育苗基地项目,开展生态养殖、科研科普、生态旅游、碳中和等全产业链的拓展研究开发,育苗秋茄、桐花、木榄、红海4个品种500多万棵,为基地开展科研与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
王金狮表示,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建设,全力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创造好条件、提供好服务。希望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能够发挥科研教学优势,着力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资源合理转化、科研科普、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云霄深入合作,共同将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打造成国内国际知名的科研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合作交流共建基地,助推云霄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
张建霖在致辞中回顾了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建设发展历程,向上级有关部门的倾力支持,向云霄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厦门大学将更快更好地推进基地建设,为云霄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管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和智力支撑,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厦门大学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是市级重点项目,是推进云霄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厦门大学有效推进漳江口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来建设完善,该基地先后成为教育部“国家理科野外实践教育共享平台”首批32个基地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华南实习基地、中国生态学学会首批“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此次落成投用的基地项目总投资5300多万元,占地1.2万平方米,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建设,包含科研用房、培训教学用房、住宿用房、餐厅食堂等,并配套建有停车场、篮球场等设施,集科学、教育、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该基地将充分发挥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优势,以及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管理优势,开展以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为主的海洋生态文明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