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养路父子兵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

  • 2021-06-21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219 次
  • 本网讯(许颖 张雪琴)途经国道357线云霄常山至八尺门路段时,您总会看到这样一对橙红身影:一扫一铲、我递你接,衔接自然、配合默契。他们就是赤岭保养组的父子兵——曾阿伟、曾加发。四十五年前,父亲曾阿伟成为一名养护工,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公路事业;2017年,儿子曾加发也成为一名公路人,养路、种...

    云霄:养路父子兵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jpg

    本网讯许颖 张雪琴)途经国道357线云霄常山至八尺门路段时,您总会看到这样一对橙红身影:一扫一铲、我递你接,衔接自然、配合默契。他们就是赤岭保养组的父子兵——曾阿伟、曾加发。

    四十五年前,父亲曾阿伟成为一名养护工,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公路事业;2017年,儿子曾加发也成为一名公路人,养路、种花、剪树,父子齐上阵,把常山至八尺门路段呵护成为最美迎宾道。

    肩挑手推 悉心养护沙土路

    父亲曾阿伟,1976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路养护工。那个年代公路养护施工的所有工序几乎都靠人工完成。锄头、铁锹和畚箕是养路工人的“三大件”。“‘小四轮’靠手摇起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它的‘突突’声。手推、肩挑、人抬,在土路上铺层沙子,一到下雨天,路面因车辆的碾轧遭到破坏,就用铁锹填坑补洞,用耙子把沙子铺平,绿化灌溉浇水也全靠人工,实实在在的苦干。”父亲曾阿伟如是说。“每次和朋友们见面,手上茧最多的是我,皮肤最黑的也是我”,老曾笑道。

    子承父业 “路二代”机械化养路

    曾加发是地道的“路二代”,他从未想过会有一天接过父辈的旗帜,“小时候,他常跟着父亲到道班,那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父亲每天要上路工作,回来时除了一身灰尘就剩浓重的汗味”。

    2017年,看着父亲承担着守护“赤岭”的重担,曾加发毅然决然地加入赤岭保养组,与父亲共担常山至八尺门8.7公里、路宽22米,双向4车道的公路养护。新生力量的注入,为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提供了保障。扫路用上了“旋风”扫路车,除草用上了割草机,修补坑槽用上了铣刨机、压路机,如今常山至八尺门路段沿线路况优良,绿化植物种类多样,完善了生态、防护、观赏功能,营造出了“畅安舒美”的公路环境。

    亦师亦友 使命口口相传

    “这里主要讲的是:沥青路面修补要规范操作,圆洞方补、浅洞深补……”路面巡查回来后,小曾和老曾探讨起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内容。黝黑的肤色、深陷的皱纹,老曾眯着眼睛说道:“上了年纪之后,书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无论是防汛抗台的坚守还是应急抢险的保畅,多年来老曾和小曾始终坚守一线,相互扶持,以路为家,在常山至八尺门路段默默无闻,为群众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这是一份不问前程的使命,每一个坑槽、每一处积水,都是牵挂。这份公路情怀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还在传递,他们与公路的故事亦还在继续。

    父爱如山,一路相伴。“对公路有种特殊情怀!”曾加发说,就这么一直坚守吧,把初心与使命代代相传。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