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昔日闽南地委机关旧址 今朝红色教育基地 壮阔百年路·忆峥嵘岁月

  • 2021-07-10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858 次
  • 本网讯(蔡丽敏 蔡江龙 方阗 朱乔柽)乌山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是闽南革命的摇篮,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就在乌山的主峰。巍巍乌山,保存着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大批共产党人扎根乌山,燃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烽火,乌山的革命斗争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1935年秋,红三团六连指导员卢胜...

    6.jpg

    本网讯(蔡丽敏 蔡江龙 方阗 朱乔柽)乌山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是闽南革命的摇篮,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就在乌山的主峰。巍巍乌山,保存着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大批共产党人扎根乌山,燃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烽火,乌山的革命斗争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1935年秋,红三团六连指导员卢胜率部来到乌山,奉命开辟乌山革命根据地。此时,广东浮凤苏区遭到国民党中央军的残酷“围剿”而大部沦陷,潮澄饶县委机关、特务大队、红三大队被迫转战乌山。1935年10月,红三团卢胜的部队、潮澄饶红军和饶和埔诏游击队在云霄常山月眉池村胜利会师,迅速开辟了以云霄水晶坪、半岭,诏安北蔗、公田为中心的纵横百余里的乌山革命根据地。乌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打通了潮澄饶、饶和埔诏、靖和浦三块苏区之间的联系,成为闽粤边区最可靠的革命根据地。

    1936年1月,国民党中央军八十师在一五八师的配合下,纠集云霄、平和、诏安三县的保安队,大举进攻乌山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紧紧依靠乌山人民,跟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军事上采取灵活机动战术,在乌山腹地与敌人兜圈子、捉迷藏,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政治上发动月眉池、白水磜等被移民并村的群众向国民党当局要粮食、房子、要耕地,使国民党当局很被动。国民党军队在乌山地区烧杀抢掠了14天,乌山人民没有屈服,始终不向敌人透露党和红军的去向,敌人只得撤出乌山。

    1937年7月,“漳浦事件”、“月港事件”相继发生后,闽南革命斗争陷入低潮,卢叨同志服从组织决定,临危受命,到乌山地区重建云和诏县委。抗日战争时期,云和诏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有计划地将党的干部和武装骨干转入地下,或进入边远山区的革命基地村,开展生产自救。

    云霄县委史志室党史专家方志南:在1937年10月,卢叨被任命为云和诏特区工委书记的时候,他就住在村后山石洞里,卢叨与人民群众一起上山开荒种地,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极其深厚的鱼水深情。

    1943年初,闽南特委在乌山腹地成立3个武装班,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开展反顽自卫斗争。1947年7月,闽南地委机关从南靖树海迁回乌山,乌山再次成为闽南革命的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南地委以乌山为主要活动区域,领导闽南地区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闽南全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8年1月8日,闽南武装力量转入战略反攻。1949年9月,闽南地委、云和诏县委领导乌山人民在各条战线上展开攻势,把国民党统治势力压缩在县城及少数几个据点内,闽南支队驰骋闽南大地,痛歼残敌,于9月19日配合三野十兵团解放了漳州城。

    昔日的硝烟在岁月流逝中逐渐淡去,如今,云霄乌山革命旧址已成为福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课堂”和“活教材”,无数革命前辈通过十几年的革命实践凝聚成的红色之魂——乌山革命精神,越来越多人到这里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