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徐荫圈 朱淮杰 郑铭杰)众所周知,素有“闽南开春第一果”之称的云霄枇杷,一般在春季集中上市,可如今,在云霄县和平乡乌山脚下,不少农户家的枇杷已陆续成熟,抢鲜上市。果农们笑称,“开春第一果”成了“开冬第一果”。
冬日里,走进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枝头都包裹着套袋,到处一片银装素裹。一早,果农张清河老伯跟老伴就在自家的果园里忙活开了,他们挑选着成熟的枇杷并采摘下来,满脸欢喜。
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村民张清河告诉记者,他们开始采摘枇杷了,已经采摘20多斤 接下来7.8天采摘一次,可以一直采摘到清明节前后。
张老伯说,现在是头茬采摘,枇杷个头不大,口感酸酸甜甜,再过阵子,果质将更好,味道更甜。
和平乡通贝村村民张清河告诉记者,这里的枇杷因为气候好、空气好,天气比较冷,枇杷表皮比较厚、比较清甜,好吃。
通贝村位于乌山脚下,海拔800多米,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这里的枇杷总是比其他地方更早成熟。
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原村支部书记张细妹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海拔高、温差大,适合枇杷的生长,所以比其他地方的枇杷早熟 。
在通贝村,果农们都习惯把枇杷树矮化,便于管理,张老伯也不例外。
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村民张清河告诉记者,枇杷树都给矮化了,比较好采摘,容易管理,疏花疏果包果都比较容易、方便,不用那么麻烦要爬上树,有危险性。
科学的管理让张老伯倍加轻松,张老伯说,得益于好天气,今年他家的枇杷挂果率高,如果“天公”持续 “作美”,今年他将有个好收成。
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村民张清河告诉记者,现在价格在15块左右,价格算还不错 300多棵枇杷树,如果接下去不会发生霜冻灾害天气,可以增收两三万元。
在通贝村,种植枇杷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产业,一代代的村民也始终守着这个“祖业”,守住钱袋子。
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原村支部书记张细妹告诉记者,他们全村一共有两百多户,种植枇杷800亩左右。仅此一项,全村的收入可望达到3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