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在“基层第一难事”的接访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接待信访群众时亲如家人,为群众调解办事脚下生风,他以心换心,化堵为疏,用不厌其烦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热心,融化了一块块坚冰、化解了一个个壁垒,成为信访群众最信任的“娘家人”,他就是第七届漳州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谢鹏志。
谢鹏志今年76岁,是厦门市老三届知青,经历了“下乡”“下岗”,最后“下海”当个体户。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花甲之年接受云霄县信访局的聘请,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毛遂自荐当了信访工作志愿者、信访评理员,如今年逾古稀依然在信访岗位上发光发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
每月15日县领导接访日,是信访局最忙活的一天,也是谢老固定“上岗”的日子。信访大厅里热闹上演着基层群众的“酸甜苦辣”,面对的多的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多是一阵阵埋怨声,遇到的多是一件件麻烦事,往往说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换来的却是一阵数落、一通怨气、一番侮辱、一顿谩骂,这份“受气”的工作,谢鹏志却做得风生水起。
“上访群众多数有难言的苦衷或是迫于无奈,他们之所以来找政府,是因为相信政府能为民办事,能主持公道,能排忧解难,我们一定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群众来信当家书,群众的难事当家事!”这是谢鹏志10年来在信访岗位上“磨”出来的调解经验——以心换心,综合考量法、理、情,从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人道关怀等多个角度开展评理调解,在信访人和信访事项办理单位之间搭建友好沟通桥梁,在他手上再难的案件都能迎刃而解,“老谢”的名声不胫而走,“有事就找老谢”也成为了很多群众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
当天,正遇到谢鹏志与一位信访“老熟人”王某华热情交谈,逢人微笑、谈吐大方的王某华,仿佛人生中从没遇到任何难事,事实却恰恰相反。35岁的王某华是3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孩子才18个月,退役军人的丈夫不幸早逝,婆婆又常年病重,生活举步维艰,去年底王某华到县信访局上访求助,在了解王某华的家庭状况和诉求后,谢鹏志“把准脉门”“对症下药”,奔走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镇政府、社区、派出所等多个部门,为王某华争取到了多笔助困金,并且在短期内帮她的3个孩子成功申请了低保户,帮助她渡过生活上的难关。
因孩子幼小捆绑了王某华大多时间,她没办法外出打工谋生计,谢鹏志还为王某华量身制定了脱贫良策,鼓励她学习电商知识,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经营代销本土农特产品。通过“志智双扶”短短一年,王某华就从一个意志消沉的人,变成了头脑清晰、想方设法证明自己价值的人,她坚信自己乘着电商的“快车”,一定会跨过生活的难关,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在同行眼里,老谢就像是勇敢坚定的“战士”,敢上别人不敢上的“前线”,敢接别人不敢接的案子。“老谢是我的贵人,多亏老谢的帮忙,我才能住上来之不易的新房!”在耄耋之年圆了“有房梦”的老兵张某添也搭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快车”,然而在两年前,他的生活还是愁云惨雾,因家中无房,他常年借住一间低矮破房勉强挡风遮雨,大儿子去世,二儿子一级智残,孙子读大学,一家人生活难以为继。
抱着一线希望,张某添前来信访,得知老兵的诉求后,谢鹏志当即带他一起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扶贫办、残联、医保中心等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为他打印申请报告,解决了他儿子看病医疗费100%报销问题,为其一家争取无房户造福工程款,甚至自掏腰包垫付5.5万元动工启建,终于在一个半月内一座两层80多平方米楼房建好。不仅如此,谢鹏志还多方奔走,争取国家助学政策及借助社会爱心人士之力,解决了张某添孙子上大学的学费。
在信访岗位工作期间,谢鹏志为信访人协调办理户口本、身份证、低保证、残疾证、医保证等事例不胜枚举,解决信访人家庭困难、住房困难、邻里纠纷、债权债务等数不胜数,还有帮助贫困大学生申请助学金,为低保户办理重病医疗费减免事项等等。
在志愿者调解工作室里墙面上一面面信访人送来的锦旗外,最显眼的就属那一叠叠厚重的息诉息访的卷宗了,每一面锦旗、每个卷宗都包含志愿者的汗水和苦累。如今的信访工作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壮大,聚集了16位拥有众多基层管理经验、调解工作经验和法律常识的“多面手”,据统计,至今共协助息访息诉200多件,涉及信访人300人次以上(含群体),引导涉法信访件到法院起诉10多件,参加信访事项公开听证10多次。2019年,云霄县荣获国家“信访‘三无’县”,云霄县信访工作在全市连续5年排名前列,这些荣誉的获得都有志愿者的一份无私奉献。(朱乔柽 蔡丽敏 朱淮杰 方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