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 2022-06-04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432 次
  • 本网讯(谢榕 张瑞勇)2022年,云霄县积极构建“双减”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加强家校联动合作,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课后服务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云霄县把握时间节点,紧盯重点难点,把“...

    云霄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县实验小学了解“双减”工作落实情况.jpg

    本网讯(谢榕 张瑞勇)2022年,云霄县积极构建“双减”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加强家校联动合作,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课后服务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云霄县把握时间节点,紧盯重点难点,把“双减”工作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维护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来抓好落实。用心用情做好“加法”“减法”两篇文章,推动“双减”政策见行见效,优化教育深化改革环境。

    贯彻“双减”政策、优化“五项管理”

    全县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构建“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实施“五项管理”,作业管理实现减量缩时,体质管理成效显著,手机管理有章可循,读物管理逐步规范,学生睡眠时间有所增加。有序推进课后服务,按照“广泛宣传、一校一案、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从无到有”和“两个全覆盖”,部分学校实现了“从有到优”,群众满意度较高。

    云霄将“双减”工作与教育“提质、培育、流动、激励”四大工程有机结合,做细常规管理夯实基础,做实青蓝工程助力教师成长,做活全员动态激发教师活力,用好“专递课堂”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校级驱动“三级联动”教研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围绕“一提高、两控制、三严禁”,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全面推广“基本作业+弹性作业”分层布置模式,压总量、控时长、提质量,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迭代升级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家校合作共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云霄四中劳动实践基地.jpg

    落实课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多彩课程焕发活力,真情服务助力“双减”。坚持公益普惠、自愿选择、公开透明的原则,根据课后服务“一校一案”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在坚持县级方案基本要求不变的前提下,视办学规模、服务半径、寄宿情况、季节时令、天气变化等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确保安全有序开展课后服务。

    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坚持做好“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按照学生课业“减负”精神,在切实做到“三不”(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原则的同时,实现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元,既安排了作业辅导和自主阅读,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体育锻炼、科普活动等活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学校进一步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在坚持做好“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上水平、强保障”,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和艺术教育场馆等资源场所,安排学生参加体育、科普、艺术等各类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充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爱好,锻炼坚强体魄提供了安全、丰富的平台。

    云霄县教育局联合县彩虹公益联合会、七彩虹志愿服务队、彩虹社工中心等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法治宣传、心理辅导、劳技课程、集体游戏、文体活动、兴趣拓展等相关志愿服务,增强校内课后服务供给,让孩子们课后有陪伴、学习有乐趣,实现“学科融通、社会融通、自然融通、生命融通、美学融通、生活融通”,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以“制度化”社会实践为核心,“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为关键,“特色化”美育教育为亮点,立足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需求,多途径、多形式开展集主题性、普惠性、科学性、公益性为一体的文体游戏、成长指导、综合实践、兴趣实践、兴趣拓展、亲子活动等课后服务。

    云霄县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普进校园活动.jpg

    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县教育局制定印发相关文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推进集团化办学,采取名校办分校、组建城区联盟、城乡联盟等方式,开展联盟研训和校际交流,以强带弱,缩小校际间差距。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化课程教改,重视校本教研,围绕“减负增效”主题开展小课题研讨,落实全员观课议课制度,实施教师读书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坚持从严治理、规范机构运营

    强化部门联动,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培训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审批准入,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收费公示和黑白名单公示制度,逐步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全县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引导各培训机构进一步加大办学投入,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分类管理做到精准有效,进一步落实职能、统筹推动,严格准入、规范审批,条抓块统、长效管理,确保全县培训机构规范有序。隐形变异做到严打严管,进一步明确形态界定、加强联合执法、保持常态长效,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风险防控做到万无一失,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抓好风险研判、压实责任链条,及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隐患。联动机制做到更加健全,进一步强化多方联动、督导落实和数字赋能,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云霄县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普进校园活动6.jpg

    强化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协同联动,把减负问题放在教育大生态圈里去解决,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推动“双减”取得实效。按照国家和省市教育督导要求,把“双减”和“五项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考核体系,推进“双减”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学校“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等重点工作进行全覆盖督导。各责任督学通过校园巡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逐校开展督导。针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学校制定整改方案,理清责任链条,逐项逐条抓好整改落实。

    办好优质均衡的教育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和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要答好“教育公平卷”,让每个孩子“上好学”;答好“教育质量卷”,让每个孩子“都出彩”;答好“教育服务卷”,让事业发展“有作为”;答好“教育民生卷”,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收获”。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