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困难群众“漏保”“漏救”问题“点题整治”工作以来,列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结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分片区多次开展“拉网式”排查,积极尝试数字化创新举措。经过近一年的尝试与努力,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的办事流程与体系,逐步形成一套围绕“救助政策材料生成系统”的数字化办事体系,搭建一块社会救助“数字化大屏”。
“救助政策材料生成系统”涵盖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社会救助业务办事流程一次性告知、社会救助业务模板、社会救助政策适用初步判断、个人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查询等功能,方便困难群众了解、查询社会救助政策与信息。
针对基层民政人员开通信息报送通道,将原先繁琐、重复的信息进行“一次性整合”线上填报,按照规范“一次性分化”线下打印,既简化办事程序与难度,又符合原先的办事规范和标准,在实现困难群众“一趟都不用跑”的目标的同时,极大减少基层民政员的业务量,提高办事效率。原先社会救助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困难群众、基层民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容易出现的救助业务不熟、材料字迹潦草不清、办事效率低下、材料错漏等问题如今都迎刃而解。
为更好落实“漏保”“漏救”点题整治工作,列屿镇将全镇的困难群众信息进行汇总,并搭建成动态可视化图表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形成一块动态的“数字化大屏”。可以直观了解各村的低保、特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等困难对象的保障户数与人数及男女比率、文化程度比率、建档立卡贫困户比率、残疾人比率、残疾类别比率以及困难对象年龄分布等信息,从数据上判断各村社会救助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村居进行重点摸排,更加明确了点题整治工作的重点方向。
6月9日,列屿镇召集各村民政员开展“漏保”“漏救”整治难点培训会,同时将“救助政策材料生成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现场培训演练,展示“数字化大屏”,并就社会救助相关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交流。会后,全镇各村立即完成了7户低保户的业务办理程序。原本平均要3天才能完成的业务办理程序,现在只需要10几分钟便能完成。
一年来,列屿镇立足于“为困难群众办实事”的初衷,不断完善办事流程、办事方法、档案规范,逐步实现了从“干部瞎指导,群众跑断腿”到“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再到“干部少跑腿,群众不用跑”的初衷目标,同步实现高效办事与基层减负。下一步,列屿镇将继续深挖“数字化”的可能性,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的成效,让社会救助更“快”、更“准”、更“简”。(列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