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带头打破“祖宗山”,把荒山开垦利用起来种植茶树

  • 2022-06-22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6801 次
  • 坦洋村曾经辉煌。这个位于宁德福安社口的古村,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坦洋工夫的发源地。早年,坦洋工夫就是从村口的真武桥下装船运往欧洲,成为英国皇室下午茶的“宠儿”。1915年,坦洋工夫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随着茶类布局更迭,加之战乱引发国际茶叶市场变动,坦洋工夫的市场占有率所存无几,坦洋村商贾...

    1656948881232087.jpg

    坦洋村曾经辉煌。这个位于宁德福安社口的古村,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坦洋工夫的发源地。早年,坦洋工夫就是从村口的真武桥下装船运往欧洲,成为英国皇室下午茶的“宠儿”。1915年,坦洋工夫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随着茶类布局更迭,加之战乱引发国际茶叶市场变动,坦洋工夫的市场占有率所存无几,坦洋村商贾往来频密的盛况不复存在。

    1988年7月,刚刚履新宁德地委书记一个月,习近平就来到坦洋村调研。

    在座谈会上,坦洋村党支部书记刘智勇拿出事先拟好的书面材料,准备汇报。习近平摆摆手说:“不用念材料,我来问,你来答就好了。”

    “现在种了多少亩茶?”

    “是什么品种?”

    “发展茶产业有什么困难?”

    习近平问得很细。年初才当选村支书的刘智勇很紧张,生怕答不上来。

    交谈中,习近平得知,坦洋村是个四面环山的穷乡村,村民穷得要拆房卖瓦。1982 年,全村只有集体的70 亩茶山和村民零星的“篱笆茶”。

    刘智勇的父亲刘少如,是村里的老支书,带头在“祖宗山”上开荒种茶。

    为壮大规模,他从福州带回了60万元贷款。但个别干部觉得

    这钱烫手:“干亏了怎么办?”刘少如站在刚办起的村茶厂门口,立下“军令状”:“干好了睡棉被,干亏了睡稻秆!”

    要干好,不容易。最长的一次,七天七夜,机器不停人不歇,个个累得像喝醉似的,走路跌跌撞撞,但没有一个人拿过加班费。年终,算盘噼里啪啦响,干部群众都笑咧嘴:村集体、群众收入各二三十万元。

    座谈会后,习近平沿着山路,爬上了村后一处名为流池坪的山头察看茶山。

    顾不得一脚泥巴,他叮嘱同行的干部:“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带头打破‘祖宗山’,把荒山开垦利用起来种植茶树。”习近平说,要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坦洋工夫”品牌,让坦洋工夫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村民们眼里,“祖宗山”是动不得的。习近平的鼓励,让村“两委”有了底气。于是,村里提出“谁种谁所有”,党员干部扛起锄头,带头开荒种茶,使荒芜多年的“祖宗山”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短短数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增加至3000多亩。

    到1989年,村集体企业——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叶公司年产值数百万元,村里还出现了“万元户”。不少村民走出山沟沟,到北京、上海等地开设茶庄,向全国推介坦洋工夫茶。

    1989年2月,刘少如和其他几位农民一起,被请到地委礼堂给干部作改革形势报告,他讲的就是坦洋村的故事。习近平夸他:“改革要担风险,创业要有带头人。”

    那几年,坦洋村发展很快。1991年,坦洋村成为省级“文明村”,村集体资产超过3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闽东明星村。

    内容节选自《闽山闽水物华新 习近平福建足迹》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