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霄县坚持高位推动、宣传带动、部门联动、机制促动,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平稳推进,将“民生痛点”变为“教育亮点”,把“急难愁盼”变为“满意清单”,把“保障完善”变为“提质增效”。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细落实,为教育注入新的气象。课后服务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贯彻“双减”政策 优化“五项管理”。构建“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五项管理”,作业管理实现减量缩时,体质管理成效显著,手机管理有章可循,读物管理逐步规范,学生睡眠时间有所增加。课后服务实现了“从无到有”和“两个全覆盖”,部分学校实现了“从有到优”,群众满意度较高。
围绕“一提高、两控制、三严禁”,全面推广“基本作业+弹性作业”分层布置模式,压总量、控时长、提质量,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家校合作共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持续深入。全面部署,深入开展宣传,强化督导监管。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治校育人水平持续提升。
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坚持“目标明确、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学教融合、统筹实施”原则,精细作业设计,强化过程监管,健全长效机制。促进行政推动力、发挥教研牵引力、激发学校内驱力,以作业制度的完善、作业设计的优化、弹性作业的实施、特色作业的拓展等方面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坚持做好“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
开展课后服务,学生需求有效满足。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精选课后服务内容,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在坚持县级方案基本要求不变前提下,视办学规模、服务半径、寄宿情况、季节时令、天气变化等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确保安全有序开展课后服务。
突出从严管理,校外培训全面规范。强化宣传引导,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运营监管。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持续压实部门职责,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校外机构培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深化教育改革,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社团活动等日常表现,综合衡量学生,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
创新优化校内课后服务。“三种模式”先试先行,赋能课外减负提质。创新“按需托管、弹性放学”模式,推行课后服务“5+2”管理模式、“学校主导、多方参与”模式、创新“资源共享、结对帮扶”模式,为学生辅导答疑、进行拓展提升,为课堂提供多元可能、深入开展实践,为课后联动合作、实现示范共享。“三重保障”夯实基础,全力护航“官方带娃”,以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安全保障为出发点,建章立制、主动作为,政府买单、系统推进,精准排查、保障安全,为优化课后服务提供坚强保障。“三项机制”动态完善,确保服务效果出新。以持续优化合理分配机制、质量督导与评估机制、监管机制为落脚点,推行合理分配薪酬激发活力,多方参与课后服务开展情况检查督导,确保课后服务取得实效。
建立教育智库 赋能“双减”减负提质增效。县教育局携手县彩虹社工中心、彩虹公益联合会、七彩虹志愿队,以教育智库为依托,启动重点研究课题《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云霄“双减”政策实施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针对“双减”的重点、难点、焦点、疑点等问题交流认识、分享经验、展示成果、解疑释惑,助力“双减”在校内落地见效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探索志愿服务进校园 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联合县彩虹公益联合会、七彩虹志愿服务队、彩虹社工中心等社会团体,为学生提供法治宣传、心理辅导、劳技课程、集体游戏、文体活动、兴趣拓展等相关志愿服务,增强校内课后服务供给,让孩子们课后有陪伴、学习有乐趣,为城乡教育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搭桥铺路”。
人民满意是办好教育的最高标准,云霄县将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更加扎实的行动、更加有效的保障,努力打造优质均衡,以扎实有效的教育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云霄教育的新期待、新需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云霄县教育局 通讯员:林敏 张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