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走进乡村看振兴丨云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平乡内洞村

  • 2022-10-13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661 次
  • 内洞村位于和平乡西面,距乌山景区约15公里,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区域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39户1085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名,中共党员41名。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枇杷、外出务工和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近年来,内洞村以“村庄整洁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发展思路,从...

    1 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平乡内洞村.png

    内洞村位于和平乡西面,距乌山景区约15公里,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区域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39户1085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名,中共党员41名。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枇杷、外出务工和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

    近年来,内洞村以“村庄整洁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发展思路,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入手,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改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乡村旅游,把内洞村打造成金牌乡村旅游示范村。

    2内洞村  实施特色产业强优工程.png

    实施特色产业强优工程,推动产业振兴。一方面抓好富硒绿色生态和智慧农业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绿色富硒生态农业,重点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式,推进以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的智慧农业建设,实现农业产值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实现“村庄整洁化、旅游产业化”。找准内洞村拥有古民居、内洞溪、百年榕、原始森林、成事岭、红军古道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红色旅游资源,确定“村庄整洁化、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修建完善亲水汀步、村内生态步道及竹木工程、观景平台、沿溪步行栈道、旅游公厕、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乐岛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村集体与群众收入双丰收,促进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蓬勃发展。

    3 内洞村 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png

    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推动生态宜居。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活动,积极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按照产业规划,结合内洞村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拆整到位,加大对森林资源、河道水系、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共拆除旱厕、猪圈、鸡舍200余间,清理垃圾10余吨,平整土地10000余平方米,保护性修缮了红军古道和村落巷道,全面推进生态旅游步道、溯溪漫道、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村公办卫生所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村容、村貌建设管理力度,引导群众树立良好卫生生活习惯,不断加快宜居乡村建设。

    4内洞村  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png

    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推进乡风文明。在保护传承当地祭拜“先生公”的基础上,继承弘扬尊师重道、好学乐学的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通过修复红军遗址、修建红军古道等方式,传承红军精神和红色文化,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5内洞村  实施乡村治理提升工程.png

    实施乡村治理提升工程,推进治理有效。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持续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产业领头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培育党员后备力量。积极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树立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品牌。

    6内洞村  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png

    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推进生活富裕。内洞村立足古民居群、溪涧瀑布群、原始森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成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青年党员创业基地,涵盖果蔬种植采摘、农家餐饮等,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引导村民把枇杷、柚子、香蕉、蜂蜜、老酒等农副产品带到交易中心文化广场上售卖,增加创收渠道,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让乡村旅游成为富民增收的重点产业。2018年以来,内洞村共接待各类游客30余万人次,新增收入15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机会500多人次。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福建省首批旅游扶贫工作重点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第二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传统古村落、“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漳州市十佳最美古村落等。(和平乡)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