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霄和平乡棪树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积极发动群众、多方学习借鉴,结合乡村实际和区域特色,凝聚发展合力,高起点、严要求书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
棪树村位于和平乡西面,地处乌山山脉,属革命老区村,区域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71户1250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名,中共党员33名。辖区属丘陵地带,土壤富硒,生态环境优越,是优质的枇杷生产基地。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枇杷和外出务工为主。近年来,棪树村先后获评“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游”、“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棪树村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深化“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游”发展模式,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从“风景”到“钱景”的富美路径,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突出产业兴旺,做大做强枇杷产业。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积极兴办高品质枇杷产业、生态农业、观光枇杷示范项目,生产、加工和经营枇杷,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现代枇杷产业。打造枇杷深加工产品,形成枇杷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研制枇杷附加产品及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积极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兴建枇杷交易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开展线上枇杷节直播带货等方式,增强富硒枇杷宣传度和知名度,为枇杷产业发展注入文创元素、引入网红经济、抢占线上阵地,增强致富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投入3500万元建设打造“一树一溪两路”的特色“枇杷生态观光园”,如今园区成为了可观赏、可娱乐、可休憩的站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积极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利用村民闲置房产,发展餐饮、住宿、文化、休闲观光等项目,通过发展特色旅游增加集体收入,依托枇杷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园,打响棪树乡村游品牌,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打造生态宜居,实施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投资600多万元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引入枇杷文创新概念进行房屋立面提升、村庄绿化亮化、升级排污排水系统、开展巷道清洁整治等举措,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共开展多次以环境卫生治理为主题的党员活动日,参与环境整治的农户共计80余户,组织环境整治活动6次,清除卫生死角10个,清理垃圾1.5吨,疏通阴沟120米,清理道路5条、约22公里,清扫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深入推进棪树新农村建设。
构建乡风文明,弘扬农村优秀乡土文化。保留诸如“上刀梯”“过火海”“坐刀轿”等民俗文化表演,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培养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扎实推进移风易俗。
落实有效治理,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深化村党支部党建工作,切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两委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立村党员义务服务队,由村干部带头、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棪树村建设作贡献”等为村民服务活动。同时,对村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们从履职水平、理论水平上进行多次培训,提高他们履职能力,发挥好“领头雁”作用。
聚焦生活富裕,推动增收渠道再升级。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乡村发展蓝图,持续推进“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游”发展模式,促进产业一产接二连三健康持续发展。依托枇杷生态观光园建设,挖掘生态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村。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千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100多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产业效益显著。(和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