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徐荫圈 蔡江龙 陈娇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连日来,云霄县采取了“机械+人工”治理方式,对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5565亩互花米草进行除治,全力守护湿地生态安全。
10月19日上午,在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互花米草清理现场,只见数十台挖掘机正分布在各个区域同时进行作业,随着挖草、翻转、深埋等一系列操作,一丛丛互花米草被挖出埋入,渐渐“不见踪影”。
据了解,互花米草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对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和红树林、芦苇等乡土植被造成极大危害,影响滩涂养殖、船只出行等,并易诱发赤潮,威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并且,互花米草兼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单纯的割除地上部分完全不能阻止其二次萌发,这给治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云霄县按照区域内互花米草实际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除治方案,采取的是“机械+人工”的治理方式,清除红树林中的互花米草。
对于被互花米草大面积控制的滩涂,采用机械作业的方式将互花米草连根挖除,再填埋80公分以上,这样海水涨潮之后在表面会形成一层泥膜,使互花米草腐烂。对于互花米草跟红树林苗木穿插生长的区域,采取人工除治的方式,通过人工割除,再通过人工踩踏、翻根,使互花米草深埋于淤泥之中。
下一步,云霄县将按照“一年基本除治、两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的要求,统一全面除治攻坚,积极加大除治力度,并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红树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东厦镇互花米草除治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张腾说,“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潮水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细化后续的管护措施,确保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争取在11月15日前完成5565亩互花米草的除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