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讯(记者张俊毅)日前,我市出台《2017年漳州市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今年力争全市宜居环境建设行动暨城乡建设领域有效投资在去年基础上同比增长20%,计划总投资1889亿元,计划实施1874个项目。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建设畅通城市,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一个以上慢行示范片区,并与城市绿道衔接
城市道路桥梁新改扩建道路205公里以上。主要实施市区南江滨路、圆山大道、东环城路、芝山南路跨江桥梁及连接线、厦漳同城大道漳州沿海大通道(龙海段)、瑞京西路三期、北仓路等城市主要干道建设和漳浦金浦大桥、云霄云漳大桥拓宽工程等桥梁项目。创建舒适的步行系统,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一个以上慢行示范片区,并与城市绿道衔接。
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全市计划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2500个以上,其中市区新增850个以上。主要新建市区科协停车楼、芗城区政法委停车楼、元光南路建行停车楼等项目,清理恢复八卦楼地下停车场,继续实施市区西街立体停车楼、新浦立体停车楼、龙文区东部景观停车场等项目。
城市公共自行车全年计划新增公共自行车1450辆以上。其中,中心城区继续实施“达达通”公共自行车二期项目,实施龙海市“达达通”公共自行车项目、东山县环苏峰山自行车系统等项目。
市政线网及绿道新建改造城镇雨水管网162公里以上、污水管网165公里以上、供水管网238公里以上、燃气管网113公里以上。新建提升绿道195公里以上,主要实施市区滨江生态公园天宝段绿道工程、郭坑慢行生态绿道、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绿道工程等项目。市区要建成1-2个绿色慢行区域或“绿线”,打造连续的林荫大道和生态绿廊,推动重要街头绿地、公园与慢行系统的“联网”。
强化城乡环境整治
各地今年内要建成100亩公共绿地、100亩花海,建设1个水域面积100亩以上的湿地公园
海绵城市和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做好申报第二批国家试点准备,全市计划实施15个黑臭水体整治项目。
城市污水处理计划实施16个项目,主要实施漳州市(金峰)西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古雷开发区北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有效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城市供水设施计划实施15个项目,主要实施漳州市第二自来水厂扩建工程(一期)、漳州市金峰水厂扩建工程(一期)、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工程等项目。
城市垃圾处理计划实施12个项目,主要实施漳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漳州南部片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
城镇公厕建设新增206座城镇公厕,积极推动选用造价低、建设周期短的移动式公共厕所。
城市园林绿化全市计划实施111个项目,主要实施西院滞洪区公园、芗城区四季花海项目、龙文区北部生态园区·湿地公园(绿化及苗木基地)、东立交桥市民公园、英桥花海等生态景观工程。各地今年内要建成100亩公共绿地、100亩花海,建设1个水域面积100亩以上的湿地公园。
整治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重点推进山体、水系、湿地、海岸的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沿街立面整治、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城市修补工作。
推进特色小镇工程包和乡镇所在地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主要实施芗城区石亭五洲国际城、云霄县火田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程、东山县渔人码头、长泰县逍遥谷养生养老综合体(医疗养老小镇)、海峡金谷(金融小镇)等项目。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结合“精准扶贫”“一事一议”工作,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裸房整治,进一步完善村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村庄环境整治全市计划实施177个村庄环境整治,其中创建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2条美丽乡村景观带。
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全面启动58个未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完成500个以上村庄污水治理。完成32个未建垃圾转运系统的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建设,实现全市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全面开展1080个行政村垃圾治理,实现全市村庄垃圾治理全覆盖。
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全市计划实施6个项目,主要实施长泰枋洋镇林溪村、东山县铜陵古城保护与开发、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历史文化名镇改善提升等项目。
农村危房改造。全市开工改造10476户农村危房改造,竣工4140户。
铁路公路沿线绿化整治全市计划实施8个项目,主要实施南靖县漳龙高速南靖出口(丰田)至319国道连接线道路沿线绿化提升整治、九龙大道两侧绿化提升工程等项目。
引导新村建设抓好建筑工匠培训,发挥其在村民建房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土地整理增减挂钩、灾后重建、地灾搬迁、村庄征地拆迁和库区移民安置等工作,建设一批农村示范房和村民集中住宅小区,打造新农村整体风貌和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