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医改工作,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病补充保险、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等工作走在了改革前列。本期《发展改革大家谈》,市发改委邀请了省医保办、市卫计委、市医院的嘉宾和专家,就推动下阶段漳州医改综合试点工作,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院对口帮扶等方面建言献策,持续深化漳州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有效破解看病难问题。
日前,市医院儿科和产科搬迁至新投用的龙文院区,新院区就医环境有提升。
近年来,漳州市加快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陈日根摄
望:观气色
为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漳州群众看病就医现状,市发改委与漳州电视台面向全市各县(市、区)群众发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728份,结果显示:
38% 38%的市民表示身体不舒服会首选个体诊所或村卫生所
37.5% 37.5%的市民首选市级或省级医院
82.6% 82.6%的市民认为医疗水平是他们选择医疗机构的重要因素
另外,55%和52.8%的市民认为找医院会注重医疗条件好、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好的
在问卷调查中,希望社区医院能提供哪些服务?
54.6%的群众选择定期安排体检
43%的群众希望能开放固定的老年门诊
42.7%的群众希望能开展日常保健咨询
闻:听声息
医护人员说——
市医院内科分诊台孙艺华:正常一天要接待6000—7000名患者,喝水的时间都很少。
市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文伙:一个早上大概看30个至50个病人,相关科室达60多个,下午都要看到六七点。
芗城区东铺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戴丽彬:作为我市条件较好的基层医疗机构,有对口支援的市医院专家定期坐诊,日门诊量300多人次。
市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亮:对口支援东铺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天门诊量10多人次。
龙海市第一医院院长洪劲榕:在县级医院看病不会难,在龙海看病就诊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了。
就诊患者说——
从龙海到市医院就诊患者:预约会比较快一点,没有预约会比较久。
市医院患者昌女士:看一次病一般需要一两个小时。
问:询症状
2016年,漳州市医院门(急)诊量148万人次,日均门诊量6000多人次。
龙海市第一医院门(急)诊量638535人次,日均门诊量2053人次。
芗城区东铺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300多人次。
从三级医院到基层医院,门诊量如断崖般下降。
切:摸脉象
市卫计委医政科副科长王剑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高级人才集中在城市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也是导致看病难的原因之一。从硬件条件上看,三级医院等大医院集中在市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比较大。从软件方面来看,大多数高级卫生技术人才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患者就往三级医疗机构跑。
市医院院长马旭东:就诊理念亟待改变 非门诊病人挤占大量资源
就诊理念尚未转变是导致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病人就诊挤专家门诊,约有一半的人是来开药,挤占了医生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就医资源。
现在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就诊环境都非常不错而且方便,小病完全可以到社区医院去,不必到大医院。患者如果在社区看不好,再到大医院去看,引导群众接受分级诊疗的理念。
省医保办药械采购配送监管处处长张煊华:做强做好做大医联体推广家庭签约医生制度
从目前来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对口帮扶一方面能帮助基层医生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成全科医生,应对常见病慢性病;另一方面,大医院医生能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手把手指导基层医生,能增强群众的信任度。现在,依靠科技进步,还可以实行远程会诊。
从长远看,对口支援、对口帮扶逐步形成了一个医联体的体制,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随着医联体的做强、做好、做大,医保支付方式也要进行改革,要促进医联体从现在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
近年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都有不同的实践,说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促进分级诊疗,特别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很重要的途径。一方面通过家庭医生的上门服务,直接将病人留在基层、留在家里,对慢性病的患者特别有用;另一方面,通过家庭医生的服务,引导病人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去就医,促进分级诊疗。
现今,家庭签约医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老百姓合理饮食,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70%的疾病都可以不用去大医院看。
促进分级诊疗,还要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政策,一般疾病患者到基层医院看病,报销比例会越高,通过经济手段引导老百姓留在基层医院看病。
开药方
市医院院长马旭东:医技人才支援基层依托平台双向转诊
市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院,基本上每周都派医护人员下去,帮助基层医院诊治一些比较疑难的病人,一起查房,做一些疑难病例的讨论、会诊。同时,还举办了学术讲座,提高了当地医疗水平。通过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引导患者到基层首诊,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机制、新秩序。
现在,市医院对口支援的几家医院都可以依托健康之路平台,进行双向转诊,一些疑难病人通过这个平台转到市医院,去年5月份至今转了2000多个病人。特别有意义的是通过这个平台抢救了很多急性心梗、急性脑梗的病人,救治的急性脑梗病人有200多例,急诊做冠脉搭桥的有80多例。
市卫计委医政科副科长王剑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根据《漳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漳州市将按照“一提、二调、三控、四增”的原则来配置全市的医疗卫生资源。
一提: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二调:调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三控:控制三级公立医院和公立综合医院的规模;四增:增加县级和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协调发展。
同时,市卫计委将加快发展社会资本办医,全面清理、取消社会资本办医层面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为社会资本办医留足空间。
漳州市出台了《漳州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方案(2016~2018)》,要求全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至3家县级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3至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2至3家乡镇卫生院。
此外,为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漳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在城市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目前按照文件要求实施之中。
2017年漳州市医疗卫生事业重点项目
●漳州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漳州120急救中心项目
●漳州市第三医院扩建二期
●漳州市医院古雷分院(古雷医院)
●漳浦县第二医院整体搬迁项目
●漳州同济医院和诏安老年养护中心
●东山县中医院迁建工程
●漳州开发区第一医院住院综合楼工程
●漳州市第五医院病房综合大楼项目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医疗卫生领域展望
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预计可以净增8000张左右,到2020年全市医疗机构千人均床位将达到5.7张以上。
漳州市医疗卫生大数据
130亿元“十二五”期间,漳州市安排医疗卫生建设项目585个,累计投资达130.65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达43.85亿元。
3.7亿元2013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卫生事业公共经费3.7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4.42张2016年,全市新增床位1625张、卫技人员1450人;千人均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可达4.42张、2人、2.24人。
3大政策漳州市出台了《漳州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方案(2016~2018)》《漳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
77家2016年,全市共有27家支援医院与77家受援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共建立159个结对帮扶科室,派出262名医师开展对口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