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宝树村圆楼天井内,莆美镇党委组织委员汤锦松与村民代表讨论着排水沟改造方案,手中的规划图纸已卷起了边角。他以“四下基层、五记五答”制度为抓手,瞄准破解宝树圆楼历史民居“环境乱、功能弱”等问题,积极开展圆楼天井改造提升工程,让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建筑重现生机。
摸底排查厘清“沉疴旧疾”。“中庭广场被私占堆放杂物3处、违规搭盖厕所15间......”翻开汤锦松的随访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圆楼天井需改造解决的问题。为摸清基本情况,他召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老党员、圆楼内居民多次召开“板凳会”,梳理出杂物堆积、违规搭盖、电路老化、污水横流等5大类23项具体问题,为圆楼“把脉问诊”,开出改造良方。
党群联动破解腾房难题。宝树圆楼环境整治最大的“硬骨头”是天井里林立的违建棚屋。部分居民为扩大生活空间,在公共天井搭建厨房、仓库、厕所,不仅破坏古建风貌,更堵塞消防通道。面对抵触情绪,汤锦松创新推行“党员包户”机制:村党支部发动5名圆楼党员户率先自拆,再通过亲邻网络辐射带动其他居民。“拆了让我这些东西往哪放?”圆楼居民方老伯起初拒不配合拆除废品仓库。汤锦松先后5次上门,既讲明消防安全隐患,又帮忙联系废品回收,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老人。
功能提升变身幸福空间。整治不只于“拆”,更着眼于“用”。汤锦松带领村“两委”干部争取多方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接住建部门和城投集团,对圆楼内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雨污分离,并铺设透水砖和防滑石板,终结了“雨天积水、污水横流”的历史;规划建设圆楼天井休闲广场,搭配古朴风格的路灯,打造兼具古韵与实用性的休闲空间;拆除旧厕所15间、新建室内厕所3间,配备洗手池、蹲位、马桶等设施,让居民日常需求得到更好保障。
“对圆楼的改造不仅让这栋历史建筑留住了乡愁,也让居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汤锦松说。经历6个月的改造之后,在宝树村村民代表大会上,圆楼天井改造提升工程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结合搜集到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圆楼广场将增设适老化健身设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通讯员:汤沁意 来源:莆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