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清明节期间,莆美镇莆东村生命公园迎来祭奠的人潮。小小的卧碑前,繁花盛开。随着首批85个骨灰盒顺利完成迁移安置,困扰莆东村村民多时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一举措不仅为将军大道西侧重点项目落地扫清了障碍,更标志着全镇殡葬改革迈入新阶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墓地征迁问题一度成为“拦路虎”。“祖坟往哪迁?”“手续怎么办?”面对群众疑虑,莆美镇成立专项工作组,副镇长纪锦煌带领业务人员深入12个村居走访调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访问等方式,把政策条文“掰开揉碎”讲给村民听,并建立“一户一档”诉求台账。经过三个月的实地勘察、民主协商,最终确定了“生态殡葬、惠民利民”的改革方向。
在推进生命公园建设的过程中,纪锦煌带着规划、设计团队一头扎进山林,测量地形、绘制生态红线,按照生态性、节地性、节约性和公益性,“先公园、后安葬”的理念规范化建设。针对迁移流程复杂、监管盲区等问题,纪锦煌多次往返县民政局、殡仪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他积极推动相关村成立殡葬管理服务中心,设立独立账户接受监督;指导组建12个村生命公园管理服务中心,指定专人专管,定期清理步道、维护绿植,让“后事”更安心。目前,全镇已建成12个公益性生命公园(含1座骨灰楼堂),绿化覆盖率超过70%,有序推进“墓园变公园、祭祀变纪念”的转变。
“以前扫墓要爬山越岭,现在环境这么好,祭扫更方便了。”莆东村村民张大爷对记者说。据悉,新建的生命公园不仅配备便民设施,还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成为传承家风、弘扬文明的新载体。
一本随访笔记,记录着从“征地迁坟难题”到推进生命公园建设,让“美丽资源”真正转化为“民生福利”的为民故事。下一步,莆美镇将深化运用“四下基层、五记五答”工作机制,在民生保障领域推出更多惠民举措,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来源:莆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