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马铺乡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六方联动”机制为抓手,推动乡村从“灰头土脸”蜕变为“颜值担当”,上演了一场生动的振兴蝶变。
高位领航,绘就治理“作战图”。精准规划是环境提升的重要前提。全乡精准排查36处环境顽疾,建立图文台账;通过40余场“板凳会”,收集100余条建议;争取专项资金,制定“短期攻坚+长期提升”计划,细化河道清理、道路硬化等6大类23项任务,为乡村蝶变锚定方向。
硬核攻坚,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驻村工作队化身“施工队”,用“绣花功”细化规划,协调骨干力量24小时轮班,20天清除12吨河道淤泥,让“龙须沟”变身生态廊道。同时设立“红黑榜”,确保成果长效巩固。
党员带头,树立先锋“标杆旗”。在整治攻坚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作表率,成为凝聚群众力量的主心骨。红色领航,立起先锋“标杆旗”。“我是党员,我先上!”28名党员干部带头签“门前三包”、拆违建。何大哥率先拆除牛棚,带动23户村民响应;72岁的何大妈调解纠纷30余起,发放100余张垃圾分类积分卡,点燃群众参与热情。
高效统筹,筑牢联动“强中枢”。面对繁杂的改造任务,高效统筹是关键。工作专班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闭环办理机制,化解15项难题,协调30余台机械拆除危旧房,精准投放50个垃圾桶,推动改造工程高效落地。
反哺桑梓,注入乡村发展“源头活水”。乡村发展离不开各方助力。粗溪村“草根理事会”筹资20万元改造危旧房、建候车亭和停车场;泮坑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捐资25万元修路并引入产业,带动5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这些资金投入,既改善了基础设施,更为乡村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民参与,凝聚共建“向心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村民组建“环保啄木鸟队”,日均劝导12次;“最美庭院”评选掀起户户扮靓家园热潮。从“要我整”到“我要整”,党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全民共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六方联动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马铺乡党委书记陈长泉表示,下一步,马铺乡将深挖地域文化,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融合新模式,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通讯员:张艺丹
来源:马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