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穿透晨雾,服务之光落在檐下,互助之光串起邻里,文化之光浸润炊烟——近年来,莆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四维暖光”为引,将文明的温度融进街巷村落,照亮民生。
理论之光照亮群众心间。今年3月,一场“扬新风践文明 移风易俗美家邻”的主题活动,通过文艺表演、互动问答等形式精准滴灌文明理念,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理解文明新风尚。这种突破传统的宣讲模式,将理论传播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场景中。依托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60余场理论宣讲走进村落社区,吸引了8000余人次围坐倾听,“大道理”化作“家常话”,严肃理论变成能听、能学、能照做的实在内容,让文明的种子在群众心田自然萌发。
服务之光暖到生活实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社区党支部+业委会+楼栋长”三级联动机制,为宝山佳苑等无物业小区成立业委会、搭建起物业体系,破解了长期困扰的管护难题;新增113个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端口,消除了充电安全隐患,让居民住得安心。在移风易俗与民生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宝树、前涂等11个村的生命公园建成验收,山美村骨灰堂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既破解了历史遗留的民生难题,更以文明殡葬的新风尚涵养了乡风民风。演武亭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正是这份实干的见证。民生服务越精准,群众的获得感就越真切,幸福感就越充盈。
互助之光织就善意网络。穿梭在莆美街巷间的“红马甲”,是最动人的风景。今年以来,18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如春雨般洒落,从理论宣讲到医护下乡,从文明劝导到无偿献血,暖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春节前的“爱心冰柜”尤为暖心——镇干部职工捐献的物资让受助群众倍感温暖,相关行动还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强降雨来袭时,党员干部与志愿者们并肩坚守一线,蹚水排查隐患、转移群众;暴雨过后,又第一时间清理淤泥、检修设施,用沾满泥点的身影生动诠释“守护”二字。这些点滴善举汇聚成文明星河,既照亮了莆美的日常,更让温暖的力量不断传递。
文化之光涵养新风底蕴。传统与当下的和谐交融,让移风易俗的种子悄悄发芽。儿童节,后汤小学“强国少年”的歌声中,“勤劳节俭”的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端午时,宝山社区、宝龙社区的长辈们借着粽叶的清香,把“家风传俭”的故事讲给晚辈们听;“龙游南湖·忆见莆美”龙舟赛上,拼搏的鼓点里藏着“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欢聚的笑声中透着“邻里互助”的温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新风的“生长土壤”,“文明、健康、节俭”的理念顺着文化的脉络,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文明如光,莆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束“四维暖光”正不断延展。它将以愈发扎实的举措、愈加热心的服务,让文明新风在这片土地深深扎根,让这份光亮持续温暖群众的柴米油盐,照亮民生向好的漫漫长路。
通讯员:刘琼 方杨欣 来源:莆美镇 云霄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