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讯(黎斌)7月24日上午9点多,市区的杨女士带小孩在外面逛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当天中午便出现精神恍惚、高烧、全身酸痛、肌肉痉挛、双手抽搐等症状,在175医院被诊断为热痉挛,属于中度中暑。经医务人员救治,目前已从重症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175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郑德泉介绍,近来气温不断攀升,天气预报频繁发出高温黄色预警,很容易出现中暑,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进行强身体活动的人群。同时,一些高血压等慢性病者、老人、儿童和孕妇也较容易中暑。
郑德泉解释,中暑是由于身体出现了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一般可分为中暑先兆,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乏力、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等症状;轻度中暑,是指除了出现中暑先兆的症状外,体温升高,达到38℃以上,面部出现潮红,皮肤灼热,有的还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表现;而重症中暑,也叫热射病,则除了轻度中暑的表现外,还有热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表现。发生中暑的原因,主要是持续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热量过度积蓄,高热持续不退,或长时间昏迷,严重的会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郑德泉建议,在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及时做好降温处理。如高温下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用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温,应尽快送至附近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