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 醉在宋河

  • 2017-08-18
  • 来源:漳州新闻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535 次
  • 暂无简介

    1958年古城地图 漳州古城办 供图

      宋河原为护城河,南临西溪,西北角原有洗马河活水注入。漳州郡城初建时,掘濠夯筑土城,周围四里,开六门,称子城。东起东桥亭,西抵西桥亭,南面西溪,北至北桥亭(今北桥市场)。护城河又称“濠沟”,开凿于唐代,宋咸平二年(999年)疏浚并全线打通,而使“濠环抱子城”,故俗称宋河。据《漳州府志》记:“城中故有濠沟,始于西北而中分之,为东、为西”。随着古城的扩大,宋河由城外护城河变为城中水运渠道。

     漳州文史学者江焕明在《洗马河边乌衣巷》一文中提到:“洗马河,水源来自西湖(今湖内村),由西向东流入城内,至城中部(今大通北路口)南折,汇入内城北濠沟,顺东、西濠注入南门溪。”也就是说,昔时,洗马河河水注入宋河后,分别顺着东、西两宋河流入九龙江。

      “东西两桥,唐元和间建。桥上有亭,东西相对,桥下濠沟,贯通古城。”这是漳州东、西桥亭旁石碑上的碑文。

    东桥亭后的河道,两岸的景观布置大体完成

      桥下的濠沟,便是宋河。

      时光如梭,千年以后,如今的北宋河全部及西宋河部分已被覆盖。1988年,东、西桥亭及宋濠一并列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河是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古城中为数不多的宋代遗构,千百年来可通舟楫,至今仍发挥排水泄涝作用。

      沿着宋河的河道,我们还可以画出这样的轮廓:西起三湘江,经西闸口,沿钟法路向北,经华侨新村至南昌路南侧拐向东,至北京路再拐向南,沿北京路西侧经东闸口至九龙江。

      岁月更迭,城市变迁。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剩东、西宋河两段。往昔沿河的繁华渐渐淡去,但岸边的居民珍重地保留着临水而居的记忆。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濠沟里是活水,我总在这里游泳,或是从树上跳下水,或是从石壁爬下去。”家住西宋河附近的杨剑峰依然记得儿时常和小伙伴在濠沟玩耍的情景。彼时,濠沟里的水位比现在高出不少,他们经常爬上靠近濠沟的树,然后跳到濠沟里游泳。现在河里的水质已没有那时清澈。

      清晨的捣衣声则是原住东宋河边的杨煌林儿时的记忆。他说,那时候住在附近的人都在河边的台阶洗衣服,木棍敲打衣服的响声,天还没亮就能听见了。

      如今的宋河,在林立的高楼间时隐时现,没有游泳嬉戏的孩童,没有敲打衣物的妇女,没有运送货物的船只,城市的变迁裹挟着古老的宋河,慢慢地将它与人们传统的生活剥离开。

      但庆幸的是,宋河的风貌正在被重视、被保留、被重现。漳州古城内东宋河景观带建设正在进行,建设内容包括东宋河沟管迁改工程、3座新增桥梁修建、东宋河河道修缮与加固、沿河景观步行道绿化和清淤工程等。我市将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以及历史建筑再利用、传统业态升级、新兴业态植入等方式实现整个东宋河片区的活化与发展。市里还设立了内河保护责任段,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清淤工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正逐渐实现。

      今天,宋河水质变好了,景观变美了,白鹭留了下来,人们更愿意亲近宋河了。宋河还是宋河,一任千年的光阴淌过,一如流水潺潺流过河道的石板。 ☉记者徐镜正通讯员郑德鸿文/图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