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马铺乡:补齐民生短板 唱响新村建设

  • 2017-08-31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524 次
  • 暂无简介

    云网讯(方一淳  江镇森 文/图)为补齐民生短板,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长期以来居住在深山、偏远地方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云霄县马铺乡统筹规划,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落有致”的原则,建起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新村。

    今天,骄阳似火、热气袭人,马铺乡客寮新村“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呈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工人师傅正忙着绑扎钢筋,准备进行二层楼板浇筑;进度较快的新房则已进入排布水电阶段了。


    “遇到暴雨天,房子就会漏雨,住在老房子心里总是有忧虑。”何清泉原先住在客寮村官乡自然村,土坯的房子建在山坡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今年,在政府引导和家人努力下,他终于可以搬迁到客寮新村集中安置区,住进砖混结构新房。“台风暴雨的日子,乡、村干部再也不用匆忙赶到我家,告知我转移,他们也不容易呐。”说起这个变化,何清泉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叹“造福工程”这样的好政策,让今年已经60岁的他能住得放心、舒心。

    据了解,客寮村将“客寮新村造福工程”列为参与全乡“民生项目竞赛”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主要安置马铺乡客寮村及周边几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地灾威胁户、危旧房户等。该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2200万元,规划建设55间新房,可集中安置55户,228人。客寮村安置点自今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部分住户可在春节前入住。

    1户就是1个自然村,这是马铺乡村庄分散最直观的特写。马铺乡属山区乡镇,28个行政村有237个自然村,许多村庄偏远,远离集镇,农户住房又过于分散,政府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覆盖和延伸难度较大,居住在这里的群众普遍存在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生活生产条件差等问题。

    为了补齐民生短板,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长期以来居住在深山、偏远地方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马铺乡统筹规划新村建设,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落有致”的原则,杜绝大拆大建,不破坏田园风光,建起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同时,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搬迁群众的经济能力和生活出路安排,不断创新搬迁模式,实现安置地点选择多样化——有的安置在镇区周围,有的安置在中心主村,住房式样有每户一宅的“公寓型”,又有群众集资统一建设住宅,以及几户合作集中联建的“拼村型”。

    2016年以来,全乡共谋建了峰头、杉脚、客寮、马铺、湖洋、杨美、桥头、泮坑、粗溪等9个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可满足800户群众的建房需求。目前已完成了湖洋新村20间新房主体、峰头新村一栋主体和65间地梁建设、杉脚46户主体建设、桥头新村33间新房主体、客寮新村8间新房一层和22间地梁建设、杨美新村场地修整以及马铺新村、泮坑(三期)规划方案。

    事实上,新村造福工程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改变群众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还成了精准脱贫的助推器。马铺乡新村建设坚持与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效衔接,配套做好异地集中安置小区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协调解决好教育、医疗、土地调整、住房建设等问题,确保群众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土房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马铺乡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村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唱响生态宜居建设“新歌声”,让群众安居乐业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行走在马铺田间大地,一幅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过上幸福生活。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