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华安积极主动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不断把学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把十九大精神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转化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具体行动,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新华安建设。
持续做好“三篇文章”
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做好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旅游“三篇文章”,着力打造华安产业升级版。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补齐民生短板,加快实施206个、总投资85.2亿元的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和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
全力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106户362人、19个贫困村减贫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秋茶已采摘几天了?”
“寒露以来就开采了,大约可再采一周时间。”
“今年秋茶行情怎么样呀?”
“不错啦,前些天,茶商硬是缠着要那批茶,纠缠不过,最终以每斤600元成交。”
……
10月30日,恰值深秋,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民正在翠绿的茶山上繁忙地采茶,村里茶香沁鼻,茶农正紧张地烘茶,不时有北京、上海等地的茶商入户等着买茶。
当天下午,华安县委书记朱百里专程前往官畲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前,他详细问询秋茶生产与销售情况。
上周六,华安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提出初步贯彻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要求抓好落实,不断把学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把十九大精神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转化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具体行动,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新华安建设。
华安立足县情实际,将持续做好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造华安产业升级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实施206个、总投资85.2亿元的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项目,加快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106户362人、19个贫困村减贫摘帽等,切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华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何在第一时间里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万家”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让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朱百里带领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相关部门,来到他所挂钩的官畲村开启宣讲第一站。
在官畲村凤凰台上,县领导与镇、村党员群众高兴地围坐在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村里的实际,畅谈村子里的变化,大家一起为官畲村的发展“把脉”。
官畲村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大家认为要聚焦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振兴乡村,聚焦党支部自身建设,村党支部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走前头、作表率,发挥好带头引领、示范带动等作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寨。
经过近1小时的宣讲、讨论,大家走下凤凰台,把会场搬到了室外现场办公,移步到正如火如荼建设的特色村寨,边走边听边议,畅谈未来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要致富,育支柱;要跨步,闯新路;条条路,靠支部。官畲村近年来脱贫致富后,正由美丽乡村向旅游乡村升级转换。
“这几年,官畲越变越美,生活越来越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畲寨种茶制茶致富,由‘赊村’蝶变为‘奢村’,家家户户告别危旧的土楼,住上富有畲韵的小洋楼。”行走在美丽的“畲乡天穹”蛋居屋的小道上,官畲村党支部书记蓝金福看着畲乡美景心有感慨。
蓝金福扳起手指头,历数这几年来的建设与变化。官畲村捆绑整合叠加了民宗、财政、发改等多个部门项目,2011年来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特色畲寨,2014年创建市级富美乡村,2015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完成建设风情广场、凤凰舞台、民俗馆、旅游道路等一批设施。
在建设特色村寨中,还注重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融入凤凰、织纹图案等畲族元素,在全省率先使用“双凤朝阳”畲村标志,成为福建省首批传统村落。
今年,官畲村加快旅游乡村建设,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形地势,完成彩虹桥、步栈道、生态小公园等建设,大胆探索发展特色乡村旅游,40座修筑在茶园空地的“畲乡天穹”蛋居屋正加快安装,综合服务中心也正紧张收尾,11月初即将亮相,今年拟投入1060万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通过运营村旅游公司,探索农家乐、民宿等由公司统一经营、按比例分红的增收模式,用于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官畲的发展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这对我们全县是个示范。”朱百里说,华安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村里正在盛开飘香的百年桂花树是最为生动的教材,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的护林公约,为官畲发展生态旅游埋下伏笔。
畲乡天穹,天帐地被,枕山望水。风情官畲,总在变美;好客山哈,总在留客;畲寨之美,日新月异。畲乡画卷,徐徐展开。⊙黄建和 唐小玲 郭碧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