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讯)位于云霄县下河乡中部的下河村,2015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56人,2016年贫困户脱贫37户130人。自扶贫攻坚战启动以来,该村依托万亩杨桃基地,积极扶持发展杨桃种植,着力构建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销一体化相结合的新型杨桃产业经营体系,形成“一产接二连三”格局,加快发展杨桃旅游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三丰收”。目前全村杨桃种植总面积6500亩,年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1.2亿元,全村从事杨桃产业的农户998户约1500人,占总户数的80%,户均杨桃产值5.5万元。
增强竞争力,提升销售量。一是改善杨桃品质。注重科技“带头”作用,改良推广新品种“香蜜杨桃”,采用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种植,提高杨桃品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改良杨桃品种,杨桃市价平均增加近1倍,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二是实现“二产”加工对接。规划建设杨桃集散中心,积极联系加工企业,开发杨桃深加工产品,目前,已经开发形成了杨桃饮料、罐头、蜜饯、冻干等休闲食品,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其中富达、和丰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海琪凯、利达等食品加工企业合作生产风干、冻干杨桃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三是“双线”并进畅通销路。线上,实施“互联网+战略”,与“我有种”手机APP、微小店、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就云霄优质农产品团购及微商合作进行活动签约,举办“天上星、人间果”云霄杨桃线上专题展销会,引导产销大户、合作社“触电”;线下,同永辉、蒙牛、丽西、盛吉等企业实现产销对接,使杨桃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厦门等省内外市场,日销售量达15万斤,同比提高3倍。
营销品牌化,提升知名度。着力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上下功夫,策划举办“下河杨桃”相关主题活动,利用多个平台进行推广,强化“下河杨桃”的认知度和品牌价值。一是加强品牌认证。加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对外采用统一的“下河杨桃”品牌。2012年“下河杨桃”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认证,并先后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13年下河村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杨桃)示范村。同时,下河杨桃中国驰名商标已经完成报批工作。二是策划品牌营销。与厦门晚报、新浪闽南合作,举办首届“漫步云霄萌动杨桃”欢乐采摘季活动,加大下河杨桃品牌的宣传、推介和保护工作,通过举办“杨桃美食节”等活动,增强下河杨桃的美誉度;组织富达等杨桃农民合作社积极参加“4·9”、“11·18”、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扩大杨桃产业影响力,借助各种广告平台和媒体大力推介下河杨桃品牌。三是丰富品牌内涵。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品牌方案策划、软文撰写及发布、微博微信新媒体文案、宣传文案设计,开展下河杨桃欢乐采摘季、杨桃评质评优活动比赛和杨桃王评选比赛、主题书画摄影展、传统美食及杨桃系列产品展销会 、旅游景点推介会 、特色乡村采风体验之旅、农村电商平台合作签约仪式等活动,营造氛围,提升内涵,办火“杨桃节”,提升知名度。
发展乡村游,延长产业链。以下河万亩杨桃基地,以多家杨桃采摘园为支点,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水资源等优势,集中打造集农业观光、绿色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娱乐、历史文化观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杨桃产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暨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园,实现杨桃产业园区的整体提升。一是规划建设杨桃观光园。项目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1.5亿元,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为杨桃公园与滨水休闲区的建设,及下河古城墙、古杨桃树群园区提升工程等,该部分于今年5月启动建设,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二期工程已经立项,将于近期启动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服务中心;以杨桃公园为核心,沿下河溪流域进行扩展,沿河建设滨水步道、休闲娱乐设施、南塘客栈等,有效提升杨桃观光园整体层次。二是深入开发特色资源。发展体验式采摘,引进烧窑鸡、焖咸饭等项目,开发500多年种植历史的古杨桃树群,提升杨桃休闲旅游的特色性、参与性及观赏性。同时,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开发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下河古城墙,拆除清理古城墙周边违建物,设碑立牌,宣传推广下河人文历史内涵,形成古城墙民俗文化走廊。三是对接优势旅游资源。与各地的旅行社进行对接合作,设计合理旅游路线,同金汤湾海水温泉大酒店、云顶温泉大酒店、大山海景等成熟景点打包消费,充分挖掘山海结合优势,发展自助采摘,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现在每周末都有上千人组团到富达、和丰等采摘园采摘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