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讯(陈可姗 下河乡党政办)深秋时节,走在云霄下河的每个角落,往昔的旧村落,如今有了大变样: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精准扶贫,处处发力。2016年,全乡已有贫困人口319户1176人实现脱贫。
“党建+扶贫”党员先锋队暖了民心
“同志,我想要申请小额金融扶贫贷款,要怎么申请?”
“您稍等一下,我拿张申请表格给你,只要按上面的信息填写好姓名、身份证号……填写好之后,我们将把您的申请表上交,批准了再通知您。”
“真是感谢啊,不然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在石屏村村委会的办公现场,前来咨询的村民排起了长队。这是石屏村党员扶贫先锋队的队员在为贫困户提供咨询宣传服务。
2016年初在下河乡石屏村启动“1+2+X”党建扶贫试点工作,“1”指1个政治功能优、带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村党支部;“2”:1名第一书记、1支驻村帮扶队,实行任期承诺和年度承诺制度,放大典型示范效应;“x”:根据需要在自然村、合作社等组织内部建立若干个“党员扶贫先锋队”,实现党员干部挂包贫困户制度。
同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外龙村也在积极推行“1+2+X”党建扶贫模式。他们的党员扶贫先锋队主要采取注重开源的“蚂蚁搬家”式帮扶措施,即由村书记、村两委、村里经济能人分别带头成立了漳州亮鑫保洁公司、外龙兴龙造花玩具加工厂等二家企业,企业在用工方面优先聘用贫困户。在外龙,有3户贫困户在漳州亮鑫保洁公司务工,6户在兴龙造花玩具加工厂务工,户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2016年以来共有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在企业务工的方式顺利实现脱贫。
目前党建扶贫先锋队已覆盖下河、外龙等下河乡9个重点扶贫村。共谋划种植、养殖等生产性项目18个,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其中石屏旺江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龙亮鑫保洁有限公司、外龙人造花加工厂、下河瑞通采摘园等企业接纳了60余户贫困户务工,有效实现了先进带动后进,先富带动后富。
“成立党员扶贫先锋队,当初只是一个尝试,没想到现在效果这么好,不仅能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上的指导,还能向他们宣传最新的扶贫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下河乡党委书记朱光勇说到,“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把这项制度落到实处,通过交流和帮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我现在有70多棵杨桃树,每棵年产能达到300来斤,每斤平均收购价在1.5元,按照这个势头,前景很乐观。”村民蔡艺勇在游客中心乐滋滋地向笔者介绍到。
而在两年前,这样的笑容在这个被生活重担压的喘不过气的农户脸色难得一见。家里有年迈的父母,体弱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在外地打工的蔡艺勇只能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那时候,村里的杨桃产业正在火热朝天的进行着,回村里和乡亲们交流后,蔡艺勇决定回乡从事杨桃种植。
“乡亲们告诉我说,村里的杨桃产业越做越好了,品种改良后,果实大了,也变甜了,还可以就近卖给村里的合作社,收购价不低,销路也不用愁。”原本还有些担心的蔡艺勇决心放手一搏,他通过申请小额贷款开始了他的杨桃种植。
目前,在下河村像蔡艺勇这样从事杨桃种植的农户近900户1500多人,占总户数的87%。全村杨桃种植总面积6500亩,年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1.2亿元。
产业发展了,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目前下河村全村人均收入可达近万元。
近日,天气渐冷,但七高际村乡村游的热度丝毫不减,每周末均能迎来四五百人的游客,旅游团、自驾游成为常态化。
“每逢节假日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了,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七高际村山路十八弯,以前根本没什么人会来这里,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妇女、儿童,自从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整个村都活起来了,看到游客们来这里玩都笑的那么开心,我们也都乐了。”吴大爷听说是记者要采访,乐呵呵的向我们介绍起七高际这几年来的变化。
依托杨桃产业,下河乡坚持把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完成下河杨桃主题公园项目,七高际旅游景区提升项目,加速推进杨桃岛建设,规划启动坡兜畲族风情园建设,打造下河—车圩-梅林-七高际精品旅游路线,形成“一产接二连三”产业格局,辐射带动全乡经济发展。
“光伏+扶贫”借光照亮了扶贫路
“下河村是福建省的省级扶贫村,以往村财收入全靠乡里的财政转移,自从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以后,每年将会有5万元左右的光伏发电收入。”下河村书记蔡劲松说到。
把发展光伏产业和脱贫攻坚捆绑在一起,是下河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摸索出的一条新的扶贫之路。结合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等特点,下河乡驻村扶贫干部和乡党委一班人从多种脱贫产业发展模式中反复进行对比和论证,最终选定通过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增加村财收入的突破口。
“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让光伏发电发挥出积极的‘造血’功能,使贫困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下河乡党委书记朱光勇介绍到。
无独有偶,同为贫困村的石屏村也结合当地实际,将光伏产业作为村财增收的重要模式来抓,并且把太阳能发电做成了“屋顶银行”。
扶持一个村,带动一个乡。下河乡在总结前期有效经验的基础之上,其余的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也开始着手安装分布式光伏,建立光伏发电收益分红长效机制,切实让精准扶贫产业由点到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自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下河乡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创新思路,通过调研把脉找穷因、精准施策开药方、挂钩帮扶促增收、产业扶贫换穷业、安居工程治穷窝、综合发力拔穷根等有效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输血”“造血”并举,精准扶贫扶根,多点开花,让贫困群众挺起了“腰杆”,走上脱贫致富新道路。